“沒有植被保護,雨水就會將泥土沖走,最終帶入黃河……”
他講的很細,朱雄英很快就了解了什么叫荒漠化,什么叫水土流失。
同時對于黃河水患的成因,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實在唐朝中期之前,黃河攜帶的泥沙是沒有這么多的?!?/p>
“王景治理一次,能讓黃河八百多年不發(fā)生大的災禍,也多得益于此。”
“從唐中期以后,黃河攜帶泥沙暴增,才是導致黃河無法長治久安的真正原因?!?/p>
“你可知是為何?”
朱雄英眼睛一亮,開始了開始了,要講歷史了嗎?
我就說,景恪講課肯定會講史的。
“不知,景恪你直接開講吧。”
額……陳景恪相當無語,你這小子,不是個好捧哏啊。
“在唐中葉以前,河套地區(qū)水草豐美,晉陜之地還生有大片森林?!?/p>
“秦漢隋唐,修建宮殿的木料,大多都是直接從晉陜之地砍伐?!?/p>
“所以那時期的宮殿修的尤為的宏偉高大?!?/p>
“到宋朝時期,晉陜之地的森林已經(jīng)全部消失。”
“修筑宮殿的木料,只能從云貴甚至海外運輸,代價實在太大?!?/p>
“所以從那時起,宮殿的占地規(guī)模變得小了許多,但變的更加精致?!?/p>
朱雄英很是高興,又學到一個知識。
雖然這知識貌似沒什么卵用,但說出去能顯得我更有見識不是。
陳景恪頓了一下,覺得自己扯得有點遠了,就將話題收了回來:
“繼續(xù)說回正題,為何唐朝中葉以前,河套和晉陜之地還水草豐美,之后就突然荒漠化了呢?”
他自問自答道:“因為過度開墾?!?/p>
“漢武帝時期,大漢從匈奴手中奪回河套,陸續(xù)從中原遷徙百萬人去墾荒……”
“河套成為了大漢的馬場和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