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十余年思考,能想到用這種辦法來解決問題,并不奇怪?!?/p>
“但名額分配制度不一樣……”
“各地貧富不同,讀書人的水平有差距……”
“從而導致有些地方取中的進士過多,有些地方可能幾十年都出不了一個……”
“這種事情,在沒有發(fā)生之前,很少有人能想到。”
“你仔細想想,包括糊名制、謄抄閱卷,全都是在出現(xiàn)紕漏之后,才做出的改進。”
“而這一次,還沒出問題,陛下就先將漏洞堵住了?!?/p>
李祺嘴巴張了張,他本想說,或許是之前的朝代出過這個問題。
但唐朝時中原才是核心,南方還是流放罪犯的地方。
北宋也差不多,雖然沒了燕云十六州,但北方依然富庶。
南宋直接偏安一隅,也就無所謂南北之分了。
說起來,還真沒有可借鑒的先例。
最終他只能說道:“這不正說明陛下高瞻遠矚嗎?”
李善長搖搖頭道:“我了解陛下,他若是有這樣的眼光,當年就不會廢除科舉了?!?/p>
這話著實有點不客氣,但李善長說出來,卻很有信服力。
李祺依然不相信這是陳景恪的主意:
“就算是有人為陛下出謀劃策,也不一定就是他啊,或許有別人呢?”
李善長反問道:“除了他還能是誰?”
“皇宮看似密不透風,實則一舉一動都在世人的關注之下?!?/p>
“如此大才,進入皇宮就猶如錐入囊中,根本就無法隱藏?!?/p>
“你可曾聽說,宮里出現(xiàn)什么神秘人了?”
李祺搖搖頭,確實沒有。
可他依然不敢相信,這一切都是陳景恪布的局。
他入宮的時候才十三,今年也不過才十五歲,得多妖孽才能做出這樣的布局。
李善長也知道,僅憑這些確實不足以讓人相信,不過他有更多的證據(jù)。
“那群算學人搞出來的事情,你也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