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沒聽明白,但也沒多問。
老道士心情不錯,笑問道:“自稱劍客,你的劍呢?”
先前從養(yǎng)劍葫現(xiàn)身的飛劍初一和十五,太平山老道士視而不見。
陳平安坦誠道:“以前練拳,剛剛練劍,所以這會兒練習劍術(shù),都是虛握劍式,更多還是心中觀想?!?/p>
老道士自言自語道:“早知如此,先前就不該忙著跟人在推衍上較勁,輸了不說,還該錯過了觀看你在藕花福地的境遇。”
老道人身材高大,頭戴一頂象征道家三脈之一的芙蓉冠,道袍素白,又是白發(fā)白須,十分仙風道骨。
陳平安不知如何作答,就不說話。
面對這等慧眼如炬的老神仙,根本不用自作聰明,任何粉飾,無異于老嫗抹胭脂,稚童穿官服,貽笑大方而已。
老道士突然問道:“貧道可以借你一把劍,甲子光陰也好,百年歲月也罷,都可以商量。可以用法寶換取,也可以支付谷雨錢。”
陳平安猶豫了下,還是搖頭道:“謝過老仙師美意,但是我其實已經(jīng)有劍了。”
陳平安有些赧顏,“何況我身上沒有一顆谷雨錢?!?/p>
老道士也未強求,之所以臨時起意,想要借劍給這年輕人,委實是太過欣賞他與鐘魁之間的千年萬年之約。
也有一層更深遠的私心善意在里頭,只是話語說出口后,就已經(jīng)有些后悔。
還是不要拔苗助長了。
扶乩宗之亂,讓老道士有些憂心。
至于為何重返小院,則是看出了陳平安心湖的異樣動靜,好像鐘魁之死,對此人心境影響頗大。
不過當他仔細端詳一番,就又放下心來。
修行之人,忌諱心如一葉扁舟,隨波逐流。至于那些心境絮亂如柳絮的,在老道士眼中都不配談忌諱不忌諱了,根本就不該修道,修了道,僥幸攀高了境界,一切只為了蠅營狗茍,搶機緣爭法寶奪靈氣,下山行走人間,除了耀武揚威,仗勢凌人,還能做什么好事?
只不過老道人再看不慣許多修力不修心的練氣士,也只能守著太平山這一畝三分地,讓自家山頭的門風不歪。
陳平安厚著臉皮問道:“不知道老仙師,有無護山陣法?”
老道士點頭道:“我太平山就有兩座護山大陣,一座陣法中樞為明月鏡,可照徹世間妖邪,讓其無所遁形,距離遠近,要看持境之人的修為高低,一旦被鏡子照中,可以讓其短暫跌境。之后就該輪到四劍陣登場,四把古劍,仿制遠古四把大仙劍,是半仙兵的品秩,結(jié)成劍陣后,就等于是一把仙兵,萬里之遙,轉(zhuǎn)瞬即至,先前那頭老chusheng,如果不是煉化了其中一把,早就被貧道斬殺了,再給它跑出幾千里都沒事。如今它逃過一死,但是仙人境分左右,老chusheng本就剛剛躋身十二境,境界不穩(wěn),加上還要被這座天下的規(guī)矩壓制,如今本命物一毀,真身又被捅出好幾個窟窿,傷及元神,已經(jīng)不值一提?!?/p>
老道士提及那頭背劍老猿的時候,殺氣騰騰,一身磅礴靈氣猶如實質(zhì),白霧蒙蒙,如一條條纖細水流縈繞四周,老道士收了收心,異象頓消,這其實是跌境的后遺癥之一,“麻煩就麻煩在那老chusheng突然一個鉆地,循著條破碎不堪的古代龍脈,消失了,多半是一條早有預謀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