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隋右邊又豈能說舍了武道不要,轉(zhuǎn)去修行,就真能一下子就成為劍修?
陸沉點點頭。
三教融合一事,最早想到這條道路的,正是白玉京大掌教,陸沉的師兄,寇名。
這也是青冥天下一小撮山頂修士,為何會覺得大掌教的道法似與佛法相參的原因所在。
鄭居中,吳霜降,眼前的盧生,道號“純陽”的呂喦,還有如今的陳平安……
其實在這條大道上,都各有嘗試。
當(dāng)然還有那個驪珠洞天一甲子的齊靜春,走得最遠,最高。
陸沉放下筷子,揉了揉下巴,瞥了一眼門口的少女,最后又剝了一顆荔枝干,丟入嘴中。
之前在那采伐院,與擔(dān)任驪珠洞天“閽者”的林正誠,有過一番打開天窗說亮話的閑聊。
齊靜春當(dāng)年護住一座驪珠洞天,選擇以一己之力承擔(dān)天劫。
這件事,落在中土文廟眼中,有點類似后來白也的仗劍遠游扶搖洲。大體屬于可以勸,無法阻攔。
即便是佛門那邊,在那場浩劫當(dāng)中,對齊靜春的態(tài)度,也遠遠沒有白玉京紫氣樓仙人那般氣勢凌人。
當(dāng)時出手阻攔齊靜春肩挑全部因果的三教一家,其實唯獨在青冥天下的白玉京這邊,準確說來,是在余斗和陸沉這兩位白玉京掌教這里,性情道心與行事風(fēng)格可算迥異的一對師兄弟,雙方的態(tài)度和立場,在這件事上,難得達成了共識,可謂極其鮮明,沒有任何余地。
因為他們擔(dān)心這是齊靜春的破而后立,一旦成功了,就會是一種足可立教稱祖的證道之舉。
陸沉不是擔(dān)心齊靜春的境界變得更高,對陸沉來說,別說什么十四境,就算是十五境,與我何關(guān)?
但是陸沉卻不愿眼睜睜看著一件事發(fā)生,那就是與齊靜春起了大道之爭的大師兄,因此而大道斷絕。
這就意味著陸沉希冀著大師兄來幫助自己驗證的那件事情,落了空。
而在師兄余斗看來,一旦被齊靜春捷足先登,做成了此事,就等于白玉京再無大掌教、人間再無師兄了。
而師兄寇名,于他余斗,有代師收徒與代師授業(yè)之恩。
所以在陸沉離開白玉京之前,余斗近乎是以一種警告的語氣告誡師弟。
“陸沉,你要是敢在最終關(guān)頭有所猶豫?!?/p>
“我來動手?!?/p>
事后陸沉一句貧道明明什么都沒做啊。糊弄得過別人,如何騙得過閽者林正誠,就更不談騙得過陳平安了。
陸沉只覺得愁啊,重新拿起筷子,自言自語道:“修行一事,說破天去,也就是個‘反客為主’?!?/p>
斜眼門口那邊的少女,陸沉微笑道:“你覺得呢?”
少女嗤笑道:“天底下沒幾個人,有資格說這種大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