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是靠著幾個人就能發(fā)展的么?
顯然不是。
不斷進步的火藥,不斷改進的工藝,不斷加強的子彈,需要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來完成。
“陛下可知未來的火槍是如何發(fā)展的?”
在劉徹等人期待的目光中,陸鳴講述起火槍的進化史。
從火繩槍到燧發(fā)槍,再到火帽槍,針發(fā)槍,機槍,再從鉛彈,紙殼子點,米涅彈,金屬定裝彈,講到無煙火藥。
人類武器史上幾百年的發(fā)展呈現在眾人心中。
“陛下,臣講述這些是為了說明,哪怕火器在誕生之初有諸多缺陷,不及弓弩便利,可就像種子一樣,有的只能長成一棵草,火器卻能成為參天大樹?!?/p>
自稱以騎射立國的大清,怕漢人掌握火器后威脅他們的統(tǒng)治,加上自身的愚昧,讓中國火器的發(fā)展停滯兩百年。
在見識到洋人火器的威力后,竟然還抱著騎射立國的祖訓不放,仍舊不思進取,覺得弓箭比火器更便利,著實令人發(fā)笑。
陸鳴想用這一生的時間,讓天下再無可用騎射立國的機會。
“陛下,這火器我們不發(fā)展還有外國人發(fā)展,誰發(fā)展的好,發(fā)展的快,誰就是強國。”
有道是鄰居屯糧我屯槍,鄰居就是我糧倉。
無論你有多熱愛種地,沒有強大武力的保護,就是待宰的羔羊。
“所以我們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他們去研究如何造出火帽槍、針發(fā)槍,需要他們研究紙殼子彈,如果人才都去學儒學了,那么誰來研究這些呢?”
劉徹聽完后低頭不語,過了片刻后問道:“你想讓科學與儒學分庭抗禮?”
他還記得陸鳴提出的皇家科學院,從言談來看,這個后世人似乎沒學過儒學,對科學反而推崇備至。
陸鳴拱手作揖,正色道:“不需要分庭抗禮,但研習科學者同樣需要安身立命,光宗耀祖,科學不能成為儒學口中的奇技淫巧。”
霍去病對此也有自己的看法,道:“陛下,臣認為這就像軍中的賞罰,要是研究科學的人也能獲得封侯之類的賞賜,恐怕同樣會有很多人奮不顧身?!?/p>
為了獲取軍功,多少大漢良家子自愿從軍,在戰(zhàn)場上和匈奴人浴血拼殺。
李廣都這么大年紀了,不還在惦記著封侯嘛。
劉徹點頭,“有道理,總不能想要人家的成果還不給賞賜吧。”
他又不是什么小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