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在量化考核方面,九品中正制比察舉制更規(guī)范一些。
以后世的眼光來看,這兩套制度都存在大量的漏洞和隱患。
但是按照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這兩套制度都有一定的先進性。
劉徹很強,但是他缺乏跨越千年的見識,即便認識到一些問題,也只能在其基礎上做一定的修改。
就像漢朝后來的每一任皇帝,但凡有點作為的,都在給察舉制打補丁。
哪怕是東漢末年的的桓靈二帝,都做了一些事情。
而科舉制,對于古代王朝來說,屬于版本的終極答案。
陸鳴拿出來的科舉制,更是經(jīng)過完善,比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強到不知哪里去了。
陸鳴能拿出科舉制,足以證明他對于當門閥這件事是沒有興趣的。
“你們覺得儒家對于科舉會是什么態(tài)度,孔臧反對的比較激烈,其他儒家弟子又會如何?”
劉徹有預感,孔臧不會輕易妥協(xié),很可能借機搞點事情。
“陛下,儒家有不同學派,光憑這一點,就注定他們無法團結起來。
考試中涉及儒學相關內容,以誰的學說為閱卷標準,他們自己就會打得不可開交?!?/p>
霍去病一臉壞笑,
“當初你讓古文尚書重新出世,還讓孔安國跟著編寫字典,就是在等著今天吧?”
學派之爭不夠激烈,那就再扶植一個學派出來,不信他們打不起來。
有孔安國在,孔家內部都無法統(tǒng)一意見。
霍去病就不信,孔安國會跟著孔臧一起反對科舉。
古文學派扛把子,天下間第一部字典的編纂者之一,名傳青史的地位,孔安國會舍得么?
“什么叫等著今天,我那叫挖掘大漢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好不好。
好好的古籍,埋在墻里多可惜?!?/p>
劉徹心中已有決定。
誰反對科舉,誰的學說就會被排除在科舉考試之外。
儒家不只有董仲舒,就是董仲舒的弟子,和他也有不同之處。
科舉,更是不止有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