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不上皇帝的臣子,遲早要被皇帝甩掉,偏生張廷玉身上又有一道來自先帝的“免死金牌”——配享太廟的許可,這就讓他對多方事務和人馬的要求越發(fā)讓人發(fā)指,也讓乾隆對張廷玉無可奈何,在張廷玉犯的錯不夠大以前,只能盡力忍耐。
乾隆深吸一口氣,肅容之下仍舊看得出來一點哀求跟妥協(xié),對姜莘莘說道:“皇額娘,您能不能替兒子好好兒說說張廷玉?”
“至少讓他多為兒子考慮考慮,別總是在公開的場合跟兒子過不去?!?/p>
姜莘莘深深地感激乾隆的信任,但還是堅定地拒絕了乾隆的提議:“既然你有心跟張廷玉緩和關系,就該自己為自己說話,旁人,尤其本宮這個廢除了纏足,還為女子爭取了立女戶的婦道人家,可不是勸說張廷玉的好人選?!?/p>
是,姜莘莘本人先帝的皇后、如今的太后,在民間可謂是萬家生佛一般的存在,但在朝廷,尤其是權貴們中間,臭名昭著比先帝也不差什么了,畢竟她讓女子立戶、授田,不管哪一條都在挑戰(zhàn)幾千年來建立的世俗傳統(tǒng)跟價值觀。
更何況大唐時期還出了武曌那么個女帝,甚至近一點的本朝,也有孝莊文皇后三朝參政。
所以在姜莘莘民間聲望十分鼎盛的時候,前朝大臣實在擔心姜莘莘造反上位稱帝,畢竟她是真有成功的一切先決條件。
所以姜莘莘才覺得自己若是出面規(guī)勸張廷玉不要總是跟乾隆對著干,點名乾隆不是先帝,不能用對先帝的態(tài)度和期許來對待乾隆,恐怕只會適得其反,給乾隆增添難度。
乾隆也想明白了,如今也只能嘆氣,暗自祈禱張廷玉有眼色一些,不然,他可真就只能將張廷玉當做黨同伐異、試圖獨攬大權、控制皇帝的“權臣”對待了。
事實上,張廷玉也是真的借荔枝來向乾隆示弱,因為江南的局勢他也看明白了,一個不好江南就會產(chǎn)生極大的動蕩,雖然對朝廷來說平叛的代價不會大,可因此受到波及的百姓著實無辜。
所以對于張廷玉來說,當務之急便是君臣一心,將安撫江南官紳,避免江南百姓陷入戰(zhàn)亂,白白送了性命。
而對于乾隆來說,只要張廷玉不再一味反對,他甚至都不奢求張廷玉能替他出主意做事了,所以趕緊趁著張廷玉心情好的時候將他早就想好的事情趕緊暗中推進下去,別等到張廷玉得到消息的時候,或者張廷玉終于忍耐不住的時候再自討苦吃。
荔枝在這個夏天在江南掀起了一陣風潮,畢竟是新鮮的荔枝啊,甚至到了江南士紳手中的時候,往往才剛剛從樹上摘下來不過一個時辰的時間的而已。
有了姜莘莘這個現(xiàn)成的例子做啟發(fā),江南士紳也終于找到了一條吃到新鮮荔枝的路子——從兩廣甚至福建之地,移植結果的荔枝樹!
而這樣的奢靡之舉卻并未被乾隆給制止,畢竟姜莘莘都說過了,錢只有流動起來才是錢,存放在某處的金銀只是死物,對朝廷乃至天下百姓都并無什么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