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瓊林宴持續(xù)了三個時辰,方才散席。
按照以往幾次的科舉考試,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他二、三甲的進(jìn)士們則考選庶吉士,這些都是要等到瓊林宴之后才進(jìn)行的。
墨珣赴宴完畢之后,直接與越國公同乘一輛馬車回府。他與越國公的關(guān)系本就人盡皆知,過多避諱反倒有點兒疑心生暗鬼的嫌疑了。
制度。墨珣他們此時就與當(dāng)初倫沄岳考取庶吉士在翰林院實習(xí)的情況差不多,除卻不需要上朝之外,仍是要到翰林院中見習(xí)一二。
今日朝會的主要議題便是由宣和帝提出的關(guān)于立儲的事。
除卻越國公外,大多數(shù)的朝臣們都對宣和帝此舉有些意外。畢竟以往每一次的立儲都是由朝臣提出的,而最后都是以宣和帝面露不耐地退朝而告終,卻沒想到今日會是宣和帝主動提起。
“朕有一個想法,想說出來讓大家討論一下?!毙偷劭雌饋斫裉煨那椴诲e,語氣也是難有的輕快?!半逈Q定秘密立儲!”
“敢問皇上,何為秘密立儲?”
“就是朕立了儲君之后,不對外不公開儲君身份?!?/p>
朝臣們琢磨出味兒來了,這就開始山呼:“萬萬不可啊,皇上!”
“為何不可?”宣和帝并未因為朝臣的反對而生氣,反而好整以暇地等著朝臣們說出個所以然來。
“不公布儲君,那如何才能重點地培養(yǎng)太子呢?”在大臣們看來,太子自是與普通皇子不同的,不管是不是嫡長子,那都是地位超然的。
“是啊,皇上!不公布儲君,那豈不是所有的皇子都要留在京里了?”一般來說,皇子被封了王之后,就會即刻前往各自的封地,非召鮮少入京了。
朝臣們一邊反駁宣和帝的說法,一邊想著——宣和帝果然還是要在立儲一事上繼續(xù)折騰。本來大家都以為只要皇子們經(jīng)歷了三年的考核之后就能等到封王立儲的詔書,卻沒想到宣和帝竟然又繞回來了。
“這于禮不合啊,皇上!”
“是??!萬一皇上御駕親征或是南巡,那要由誰來監(jiān)國呢?”
……
朝臣們立刻在大殿上就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他們的每一句話都問在了點子上,讓宣和帝無從反駁。宣和帝本來提出這個觀點,就是想放在朝堂之上,讓朝臣們進(jìn)行討論。他不可能僅憑墨珣一人之言就改變幾百年來的立儲方式,總要細(xì)細(xì)思量過后才能定奪。而朝臣們作為智囊團(tuán),正是發(fā)揮作用的時候了。
宣和帝聽著朝臣們嘰里呱啦,忽然有些有氣無力地說道:“你們也都知道,朕當(dāng)年是怎么登上這個皇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