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是銀股了,正常情況下是沒有人會退出的,但非正常情況下還是有的,例如后繼無人、大量賭債需要立刻償還等等情況下,還是可以退出的。
有兩種方式,一是賣給其它人,二是由集體工坊收回,無論是哪一種,價格肯定都是極高的。
若是集體工坊的利潤很好、發(fā)展又很好,那么可能是當年分紅的十倍、二十倍、甚至更高都是有可能的,就看看購買人敢不敢賭了。
如果沒人購買,那么集體工坊就必須無條件的購買回去,價格自行商量。
吳大人,在下這么解釋能解答您的疑惑嗎?”
“可以!”
吳甡點了點頭,還準備再說什么的時候,金部司郎中傅春耘突然道“那若是沒有利潤或者虧了呢?”
“傅大人,在職股也是生意的一種!”
張子興意味深長的回了一句,然后解釋道“工匠們?yōu)槭裁丛敢赓徺I在職股?因為他們看好集體工坊的未來,若是未來不被看好自然就不會購買的。
當然了也有例外,例如今年比較看好,但明年形勢急轉直下,利潤下滑、沒有、甚至虧了,這種情況下自然是沒有分紅的。
更不可能讓購買了在職股的工匠補足虧損的部分,沒有這個道理的。
連續(xù)三年都虧損、甚至倒灶(破產),那屋舍、倉庫、物料、工具等等總還在吧,賣了之后先給工匠發(fā)基本的工錢,然后是在職股的本金,最后才是銀股。
這個過程和身股沒啥關系,比他們的是贈予的、分紅的性質。
若是這些都賣了不夠工錢的,那就得銀股的補足欠缺的,前面賺了銀子的總得拿點出來吧,這些由官府強制執(zhí)行。
至于在職股的本金就不了了之,畢竟這是生意,要承擔風險的。
除了破產之外,還有另一種減少虧損的辦法,那就是在不看好未來的情況下,主動將在職股賣給集體工坊,工坊必須得回收,但每年只能只能賣出所持有的三成。
這個三成只是我的一個說法,具體的可以自行規(guī)定。”
嘶……
眾人倒吸了口涼氣,如果按照張子興這么說,在職股簡直就是穩(wěn)賺不賠,至少在海外貿易滿足前是不會虧的。
如果他們不是官員,他們都想去募集資金開辦一個集體工坊了,以他們的見識,十年之后不說成為富可敵國,但至少是富甲一方了。
但富人終究是富人,只是有銀子而已,即便是皇帝一再強調士農工商四業(yè)不分輕重貴賤,但在所有人眼中仕依舊是最好的。
現(xiàn)階段皇帝在,官員不敢亂搞,但后繼之君呢?
朝中有人好做官,官宦世家的孩子見識、認知都遠高于商賈之家,都從大學畢業(yè)胥吏干起,在規(guī)則之內官宦之家的子弟升遷肯定比商賈之家的快。
一個縣令或許沒法將一個縣城內的集體工坊給扶持到州府、布政司的高度,但想整垮卻是不難的。
“哦,對了!”
在眾人沉思時,張子興突然出聲了“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