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角的汗珠漸漸滲出,順著臉頰滑落,他也顧不上去擦。
經(jīng)義釋義部分更是絞盡腦汁,那幾道截搭題尤其折磨人,需在極短時間內(nèi)強行找出兩句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話之間的微弱聯(lián)系,并給出一個能自圓其說的解釋。
策論部分,王明遠寫得異常謹慎。
尤其是最后那道“劾上官”的策論題,他沉吟良久,最終決定還是遵循本心,結(jié)合前世的一些見解和崔知府平日潛移默化的影響。
條理清晰地指出“無為而治”在此情此景下的荒謬與不負責任,至于“如何劾之”,他則引經(jīng)據(jù)典,措辭力求犀利精準,而又不失御史風骨,既批其策,亦責其人。
嗯,盡量克制自己把臟話用更委婉的方式表達出來。
寫完最后兩道詩賦,手腕已酸麻不堪。
他剛剛放下筆,還沒來得及檢查,就聽那教諭猛地敲了一下銅鑼,“鐺”的一聲銳響震得人心頭發(fā)顫!
“時辰到!全體起立!停筆!收卷!”
一聲令下,如同赦令,又如同催命符。
堂內(nèi)頓時響起一片壓抑的哀嘆和抽氣聲。
許多人臉色慘白,握著筆的手指都在發(fā)抖,眼睜睜看著教諭面無表情地走上前,將自己那寫滿了、或許更多是空白和涂改的試卷收走。
王明遠看到前排一個瘦弱學子,交卷時手抖得厲害,差點沒拿住試卷。
另一個學子癱在椅子上,眼神發(fā)直,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氣。
甚至能看到有人眼眶泛紅,死死咬著嘴唇,強忍著才沒哭出來。
不過能考進岳麓的,心志確非尋常,大家都在克制,沒有被這場考試擊倒。
但這場考試的壓力,顯然也遠超眾人想象。
沒有人交談,一種巨大的沮喪和茫然籠罩了整個慎思堂。
就在這時,腳步聲響起。
柳山長去而復返,再次走上講臺。
他目光沉靜地掃過下方一片狼藉、失魂落魄的學子們,緩緩開口,聲音依舊平靜,卻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