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手腳上的皮膚可沒能及時跟上,比如長出厚厚的老繭什么的,所以經過如此長時間劇烈的運動,打水泡也就在所難免了。
盡管這段時間在學校苗圃菜地也干了不少農活兒,但那終究只有幾十平米的地,土質又松軟,勞動強度畢竟有限。
好在攜帶的物品齊全,于是他從空間的背包中找出縫衣針,挑破掌心的水泡,擠干,再粘上一塊創(chuàng)可貼。
這樣放慢一些揺槳速度,也還能承受。
臨近正午,此時已經出發(fā)兩個半小時了。江逸晨的視線內,終于出現了一個黑sè的小點。
他掏出望眼鏡,觀察遠方,所料不差,果然是此行的目的地。
云沙島,我來啦。他頓時興奮起來,似乎一下子忘掉了身體的疲勞和手掌上的疼痛。
樂球,現在在哪兒呢?會不會還在島嶼附近玩耍?
他收好望遠鏡,再次補充了一下水份,然后繼續(xù)向前劃。
前方的黑點兒越來越大,大黑點的后方,兩個小黑點兒也隱隱出現了。
江逸晨知道,那是云沙島東南方向的另外兩個小島,與云沙島呈三角形分布。他在網上查看過,一個叫秤砣島和一個叫雞公島,后者有一塊貌似雄雞的大巖石以得名。
兩個島嶼的面積都比云沙島要小得多,大約在幾十畝至一百畝之間。
航線確認無疑,江逸晨增大手上的力度,小舢板加速向前行駛。
云沙島越來越大了,那熟悉的半月形陡峭崖壁首先印入眼簾,依舊是那么雄峻壯觀,即便是風力不大的當前,峭壁底下的礁石叢中也是漩渦陣陣,激浪飛濺。無數海鷗在其間飛舞,發(fā)出嘹亮尖銳的鳴叫。
他再次調整了一下方向,將船駛向小島的西面,那里有碎石灘和泥灘,就是他上次登島的位置。
就在這時,前方水面出現一件灰sè的物體,個頭兒不小,看上去似乎是條大魚,正向船右側漂過來。
江逸晨心頭一緊,老天,可別是。。。
他不由閉上了眼睛,數秒后再度睜開。
物體漂近,終于看清楚了,原來是一頭死去多時的年輕灰海豚,白sè的肚皮向上翻起,身體已經開始變sè,全長大約有一米五、六的樣子。
還好,不是樂球,樂球的體型要比它大得多。江逸晨見狀長舒了口氣。
再仔細瞧瞧,很快發(fā)現了灰海豚的死因。他不由憤怒起來。
只見海豚身上,傷痕累累,創(chuàng)口附近出現了很多水霉,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是,腰部、尾鰭上赫然掛了十幾二十個鐵鉤子。
這東西他認識,就是大名鼎鼎的滾鉤,沿海不少漁民都喜歡使用這個捉魚。
滾鉤通常由一條結實的主線和幾百個鉤子組成,投設于水中后,大魚一旦被掛住,掙扎之際,便會越粘越多,無法擺脫。
對于大體積的水生動物來說,滾鉤是非常殘忍的一種自制工具。
根據相關法規(guī),電魚、炸魚、密眼網具、滾鉤等均屬禁用漁具。然而,出于監(jiān)管不力等種種原因,在沿海、沿江漁民手中,此類漁具卻仍是很普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