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紹蹲在一旁,目光緊隨她筆尖游走。只見她筆下線條流暢,主壩弧度、泄洪口位置、石料排列、引渠坡度……一一清晰標注,旁側(cè)還密密寫滿注解。
“你這設(shè)計……為何壩基要嵌入山體十丈?”藺紹凝神細看,忽而發(fā)問。
“因北側(cè)山巖為青岡石,質(zhì)地堅硬,若不深嵌,汛期水壓過大,壩體易裂?!彼^也不抬,語氣如刀削斧鑿,“且我設(shè)三道暗梁,以鐵筋穿石,仿古法‘鎖龍骨’,能抗百年一遇洪峰?!?/p>
藺紹瞳孔微縮:“你說的是前朝工部失傳的‘龍脊筑法’?那不是只存在于《河防備要》殘卷中的記載?”
蘅蕪終于抬眼,嘴角微揚:“你讀過那本書?不錯,正是‘龍脊筑法’。我六歲時,曾在一殘壁上,抄下過三頁。”
藺紹怔住,雨聲仿佛剎那遠去。他看著她——濕衣貼背,面容清瘦,可眼中卻有烈火燃燒,仿佛能燒穿這無邊陰云。
他忽然低聲:“你到底是誰?六歲能讀《河防備要》,十三歲通曉水紋走勢……你究竟讀過多少我不知的書?”
“我不重要?!彼瓜卵?,筆尖不停,“重要的是,這張圖能讓五千畝旱地變成良田,能讓三萬百姓免于饑荒?!?/p>
話音未落,遠處傳來一陣喧嘩哭喊。
幾名家仆模樣的人連滾帶爬沖上山道,后頭跟著一群衣衫襤褸的災(zāi)民,老弱婦孺皆有,個個滿身泥水,抱著破席與小孩,臉上寫滿絕望。
“大人!大人救命??!”一老婦撲跪在地,抱著襁褓嚎啕,“昨晚山洪沖了村子,房子全塌了!我們……我們沒地方去了!”
藺紹猛地站起,大步迎上:“誰是帶隊里正?出來!”
一名中年漢子渾身濕透,顫巍巍上前:“草民……草民李大根,是青石村的里正……全村四十戶,死了六個,剩下這些人,連口熱飯都吃不上……”
藺紹眉頭緊鎖,環(huán)視眾人:“城中不是設(shè)有賑災(zāi)棚?為何你們不在那里?”
“大人!”一名青年村民忽然哭喊,“棚子被雨水泡塌了!米糧都泡了,官差說……說要等上憲批文才發(fā)新糧……我們已經(jīng)三天沒吃飯了!”
空氣一滯。
藺紹眼神驟冷,轉(zhuǎn)身就走:“走,先回城,我?guī)銈儼仓??!?/p>
“可是……大人,雨太大了!”陸廷章想攔,“您貴為相爺,若染了風寒……”
“閉嘴?!碧A紹頭也不回,“人命比我的風寒值錢?!?/p>
一行人匆匆下山,冒雨疾行。最終,藺紹命親衛(wèi)打開城西三間閑置的糧倉偏房,清理出屋,升起炭火,又令廚下速煮熱粥。
蘅蕪跟在他身后,默不作聲地幫著安撫孩童,將炭盆搬到每一間屋內(nèi)。
一名老翁哆嗦著問:“這……這真是給我們住的?能住多久?”
“住到新屋建好。”蘅蕪蹲在他面前,輕輕將毯子掖好,“而且,不會再塌?!?/p>
老人眼眶一紅:“姑娘,你們是神仙派來的吧……”
她沒有回答,只輕輕拍了拍他的手。
回到總督府西院時,天已全黑。雨勢更猛,院中積水已漫過臺階。藺紹親自提了一食盒過來,推開門,見蘅蕪正就著燭火,將修建圖仔細卷起。
“吃點東西?!彼麑⑹澈蟹旁谧郎?,揭開,是熱騰騰的雞湯面與幾樣小菜,“你還沒吃飯?!?/p>
她抬眼,淡淡一笑:“你也沒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