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板上炙烤食物,大概是從人誕生在世界上以后就有的法子。
野人們發(fā)現如果用手拿著肉,直接放在火堆上烤的話,就會把手燙到,因此想出種種辦法。
不過到了阿綿生活的這一時期,青山村的村民們家中,大多有一把傳承了幾代的鐵鍋了。
哪怕村里最窮的人家,陶罐總是有那么兩個的,可以用來煮粥、煮水,也能活下去。
石板被淘汰是有理由的,加熱很慢,又會讓湯汁灑掉,并且弄熟東西所需要花費的柴火也更多。
青山村的村民們有人看到了孟馳堅提回來一個鐵板,一眼認定這絕對是阿綿娘子要的,可真奢侈——用了那么多鐵,不知能打幾口鐵鍋了!
這孟三也真是的,怎么一天到晚盡陪著瞎胡鬧。
孟家小院里,孟馳堅躺在竹椅上,兩手枕在腦后,頗有興趣地看著自家小野人一頓搗鼓。其實沒成功也沒事,鐵融成鐵水再做其他的物件就是了,不過幾天勞力罷了。
小野人現在可不得了了,屁股后面還跟著一個小小野人,后者腦袋上頂著一片樹葉,趴在搖籃里好奇地看著。
“阿月,你看好了,我現在教你怎么生火。生了火就可以把東西煮熟,肚子吃飽就能活下去?!?/p>
阿綿熟練的用火石碰撞,在松針上擦出火星來,很快就點燃了火。
小阿月見到火光,很興奮地拍手。
反正一個敢教,一個敢學。
阿綿搭了一個簡易的爐灶,將鐵板搭在上面,放了些菜油在上面。
隨后將準備好的,切成了片的豆腐放上去。
孟婧皺眉沉思,緩緩道:“阿綿,這跟炒豆腐有什么區(qū)別?”
阿綿撓撓頭,用長筷子給豆腐一一翻面。
這下有點兒看出區(qū)別了,豆腐表面都煎成了金燦燦的顏色。
接著是重頭戲,阿綿準備了很多種調料,豆豉醬、醋、姜末、蒜末、鹽和少許番椒剁碎,將調料們按照不同的方式組合,一個個地刷在豆腐上嘗試。
“好香??!阿綿娘子又做了什么好吃的了?”在村中游蕩的小孩們嗅著孟家門口那若有若無的香氣。
“還不錯誒!我還以為會外面焦糊了,里面還是生的。嗯,平常燉豆腐都是要放水的,”孟婧嘗了幾個,“外面焦焦的,里面還挺嫩?!?/p>
阿綿往煎豆腐上再撒了些蔥花——
要說鐵板有什么好處,那么就得說這彌漫開來的白煙、滋啦滋啦的聲音、以及那股有些子霸蠻的香氣。
還真就有點吸引人不由自主地想嘗嘗,會是什么味道的呢?
試做了兩次,阿綿覺得在風味上有獨到之處,外焦里嫩、咸香辣舌,做小吃是最好不過了。不過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用筷子翻面太慢了,而且一不留神就容易夾碎。還有油時不時會濺到?!卑⒕d用布做了兩個大口袋,束在手上,可是這樣干活又不大方便。
于是她老老實實地把布拆了,將自己的手放在布上,用毛筆圍著畫了一圈,裁剪出四個布片,再縫起來做成手套,手腕口系上草繩,這樣一副簡易的手套就做好了。
接著在城里找了木匠,做了兩個短柄的小木鏟,木匠師傅還以為她是要做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