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一些糖、醬油等調(diào)料。
這個費用是方時期出的,那平時從村里人手中買的蔬菜、雞蛋則是她負責。
糧食上兩人各出一半。
她們在錢財上都沒那么斤斤計較,做家務也都是勤快人。
住在一起也沒發(fā)生過什么矛盾。
兩人拎著肉回了衛(wèi)生所。
江淑月實在高興,這段日子吃的也算可以,只是沒肉。
想吃肉可太難了,村里又不發(fā)肉票,買都沒地方買。
只是這肉是時萋分到的,她也不能空帶個嘴就吃。
給時萋錢吧,她又沒要。
江淑月想來想去,打算買只雞。
她從周三嫂那打聽過了,三斤多重的要淘汰的老母雞只要四塊錢。
和副食品店相比,不算貴。
時萋及時攔住了她,有些無奈的說:“你還不如等年后青紅不接的時候再買,咱們過兩天就走了,手頭上這些能不能吃完還兩說呢,實在不行等過兩年再來的時候,你買幾只小雞崽回來養(yǎng)著,到時候咱倆每天也有蛋吃,饞了還可以殺一個?!?/p>
江淑月被她描述的畫面說動,吸溜了一口口水:“行!”
到晚上,少部分人家做了肉打牙祭。
但也只是少少幾塊,燉一大鍋菜借那個肉味。
大部分村民還是把肉凍了起來,準備留到過年。
像時萋和江淑月這樣,白菜豬肉燉粉條用了一斤肉的屬實沒有。
為了這頓飯吃的更香,江淑月特意蒸了一大鍋米飯配這頓豬肉。
衛(wèi)生所這邊,燉肉的香味傳出去老遠。
有些孩子饞的扒在有肉味的人家門口聞味兒。
時萋和江淑月干脆鎖了門。
悶頭在屋吃。
也不是倆人摳搜,這可真給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