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倆人摳搜,這可真給不起。
給了一個就來一群,統(tǒng)共一斤肉,到時候都不夠分的。
你給了這個,不給那個。
先來的得著了,還想再要。
后來的沒得著,也不愿意。
最后肉分出去了,一點好沒撈著,還憑白遭人記恨。
干脆誰都別看,鎖上門自己吃。
七十年代知青22
從鎮(zhèn)上上火車,可沒有候車室和月臺,更沒有售票處。
而是從乘降站等候火車。
乘降站實際上就是鐵路沿線,設(shè)置的定點??繀^(qū)域。
在交通不發(fā)達(dá)的年代,為了方便鄉(xiāng)鎮(zhèn)的老百姓乘車,這種乘降站很多。
所以此時的綠皮火車比改革開放后還要慢不少。
因沒有月臺,在乘降站上下車都很困難。
時萋和江淑月兩人的火車最先來,有列車員拉人,韓國棟等人幫著遞行李,兩人順利上了車。
時萋和江淑月家買了同一趟的車票,兩人家的方向一致。
只是時萋下車后,江淑月還需要再坐幾站。
韓國棟他們則要再等一會。
這時候即便出行需要介紹信,火車上的人也不少。
時萋拎著兩大包行李袋子擠在前面。
江淑月吭哧吭哧的跟在后頭。
兩人上車第一件事就是買票。
乘降站附近沒有售票點,從乘降站上來的人都需要上車后在臨時售票處買票。
當(dāng)然,也有不少人趁機(jī)逃票的。
逃票也是個技術(shù)活,列車員來來回回的檢票,一趟路線下來得有個二三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