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恪在考慮推動東山島建港工程時。
從來就沒有擔心吸引不到重型煉化煉油項目的投資。
在東山港口經濟區(qū)規(guī)劃時。
將鋼鐵、造船、煉化作為東山港口支柱產業(yè)來規(guī)劃的。
九八年全年原油進口量達到四千萬噸。
由于國內原油開采日趨穩(wěn)定。
短時間內里很難有大幅提升。
以后市場每一捅新增石油需求幾乎都要依賴進口——海內外專家都預測中國的石油年進總油到2020年將達到18億噸。
預測原油價格未來會穩(wěn)定在每桶22元到24元之間。
張恪卻知道實際到零七年底。
國內進口石油就逼近2億噸。
而國際原油價格的峰值會逼近180美元每桶的極限。
如果說國家對民營資本放開煉油及原油進口的口子。
張恪當然會毫不猶豫的指揮著錦湖商事沖進原油進口、煉油以及成品油銷售領域。
但是他心里很清楚,中央在基礎能源領域的政策堅持,最終只能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這三家超級央企航母在國內成品油市場笑傲江湖,掠奪巨利。
當然了。
由于中海油長期以來都是從事油氣開采的上游企業(yè),在煉油及成品油銷售以及其他石化原料煉化及銷售領域。
對中石油中、石化有著天然的劣勢。
但是并不意味著。
中海油不想在中石油與中石化的壓制下突圍。
另一方面。
中石油、中石化卻不想在國內市場再冒出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雖然這三家企業(yè)都同為中央直屬企業(yè)。
雖說之間的市場競爭受到中央直接的行政干預。
但是都有各自的利益歸屬。
明爭暗斗起來。
手段可不比尋常見到的商場上的爾虞我詐乏味。
由于中石化在文舟已經形成產業(yè)布局。
沒有特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