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5章
無傷大雅
段曉棠對殷博瀚的履歷并不清楚,不知其是否有帶兵的經(jīng)驗。問混過朝堂的唐高卓,“殷相公如何?”
唐高卓毫不猶豫賣室友,“孫校尉更清楚?!彼辉诔眠吘壔爝^,大人物們的事真不清楚。
孫安豐當(dāng)紈绔的日子不淺,過往要出門代表孫家交際,還真知道一點。
孫安豐問道:“將軍,想知道哪一方面?”履歷、姻親,還是政治傾向?
段曉棠:“他領(lǐng)過兵嗎?”
孫安豐斷然道:“從未?!?/p>
據(jù)段曉棠所知,許多文官都有武將背景,要么祖上是武將,要么家人出武將。開國幾十年,消耗的還是祖上的福澤。
沒點仰仗,敢搞這么大的事?
前朝之時,諸衛(wèi)大將軍地位崇高,直接與帝王議事。但經(jīng)過本朝一番“調(diào)和”,南衙盡握在宗室手中,大將軍屈于掌兵王爺之下,連帶著底下的將軍們都少有參與政事,一心落在軍務(wù)上頭。
常與和皇帝接觸的,無非是南衙掌兵的宗室和放在左右翊衛(wèi)的那幾位心腹。
別看薛曲范成達是實權(quán)武將的巔峰,同樣是正三品,他們就沒有同品階文官和皇帝來的親近。
所以,不怪段曉棠不關(guān)注朝堂風(fēng)云,整個南衙都是這般風(fēng)氣。
有宗室居中調(diào)節(jié),皇帝和武將們都省心不少,皇帝不必?fù)?dān)心開國勛貴和武將聯(lián)合在一起,干涉國家大事;武將也不必憂慮皇帝總疑心自己要造反了。
段曉棠挑眉,“這么肯定?”
孫安豐:“殷家祖上亦是江南人,幾代不涉武事,殷相公是皇帝潛邸舊臣?!?/p>
壓低聲音道:“他是詞臣?!?/p>
唯一和武事相關(guān)的就是寫過幾首行軍詩、賀勝詩,該說不說,堪為上品。
也難怪殷博瀚不喜歡與武將扎堆自成一派的南衙打交道。
孫家和殷博瀚文武有別,但同屬皇帝心腹,仗著八竿子打不著的同鄉(xiāng)情誼,有些來往無可厚非。
段曉棠提煉兩個意思,殷博瀚不通兵事,卻是皇帝的心腹,換言之,他的所作所為皆是皇帝和政事堂的意見。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在逼造反這一條上,造詣不低啊!
詩品即人品這事,聽聽就算了。英雄梟雄寫過,奸臣小人亦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