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南京城被攻破,弘光帝被清軍擄走,南京陷落僅三天,清軍頒布“剃發(fā)令”,“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的命令并沒有使江南百姓屈服。在福建沿海的一艘漁船上,一個身著粗布長衫的中年男子正望著大陸方向嘆息——他就是南明第二個政權的主角,唐王朱聿鍵。
朱聿鍵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jing)的八世孫,按輩分是崇禎的爺爺輩,十四歲時因祖父唐王朱碩熿偏愛小妾所生的兒子,被扔進王府高墻圈禁了十六年,吃盡苦頭。直到崇禎年間才被釋放,封為南陽王??伤焐莻€“不安分”的主,李自成攻河南時,他竟自募兵馬北上勤王,結果被崇禎以“藩王不得掌兵”為由廢為庶人,又關了三年。
這位被囚禁了半輩子的王爺,身上沒有半點貴族的驕奢,倒有股儒家士大夫的風骨。南京陷落時,他正流亡福建,被南安伯鄭芝龍(就是鄭成功的父親)看中。鄭芝龍是東南海霸,手里握著數(shù)萬水師,見弘光政權垮臺,便想找個藩王當傀儡,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朱聿鍵雖無兵無卒,卻有“龍子龍孫”的身份,于是成了鄭芝龍的“最佳人選”。
順治二年閏六月二十七日,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登基那天沒有像樣的宮殿,就在巡撫衙署里搭了個草臺,他穿著洗得發(fā)白的舊龍袍,對著文武百官深深一揖:“朕無德無能,只因國難當頭,暫攝大位。若有能者光復大明,朕愿避賢退位?!边@話讓在場的黃道周等老臣熱淚盈眶——比起弘光帝的荒淫,這位隆武帝簡直是“圣人”。
可隆武帝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這個皇帝當?shù)煤鼙锴?。鄭芝龍把軍政大權牢牢攥在手里,朝廷里的官員不是他的子侄,就是他的部將。隆武帝想整頓軍備,鄭芝龍說“軍餉不足”;想召見地方官,鄭芝龍說“路途不靖”;甚至連隆武帝想給殉國的史可法追封謚號,鄭芝龍都陰陽怪氣地說:“一個死了的文官,費那筆墨干啥?”
最讓隆武帝窩火的是鄭芝龍的“生意經(jīng)”。這位海盜出身的伯爵,一邊當著南明的太師,一邊偷偷派人與清軍聯(lián)絡,開出的條件是“割福建為藩屬,歲貢銀十萬兩”。有一次,隆武帝在朝堂上質問鄭芝龍:“太師常說要北伐,可糧草在哪里?兵馬在哪里?”鄭芝龍竟拍著桌子吼道:“陛下若要不滿意,你自己來弄!”(《南明史》)氣得隆武帝當場嘔了血。
好在朝堂上還有忠臣。大學士黃道周是明末理學大家,七十多歲的人了,見隆武帝有志難伸,主動請纓:“陛下,臣愿回老家江西募兵,為陛下前驅!”隆武帝握著他的手哭了:“先生年邁,朕不忍……”黃道周大笑:“臣雖老,尚能上馬擊賊!”
可黃道周前腳剛走,鄭芝龍后腳就斷了他的糧餉。這位老夫子硬是靠講學募捐,湊了些銅錢,帶著幾千農(nóng)民軍就敢北上。走到婺源(今江西婺源)時,被清軍包圍。部下勸他突圍,黃道周說:“吾負陛下托,唯有死耳!”(《明史·黃道周傳》)被俘后,清軍勸他投降,他在獄中寫下“綱常萬古,節(jié)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十六字,從容就義。消息傳到福州,隆武帝三天沒上朝,對著北方磕了三個頭:“先生,朕對不住你!”
隆武帝知道,靠鄭芝龍是沒指望了。他決定自己干——帶著愿意追隨的文臣武將,離開福州,去江西聯(lián)合抗清義軍。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隆武帝率數(shù)千禁軍“御駕親征”,一路上百姓夾道歡迎,有個瞎眼的老秀才摸著龍旗哭道:“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見到大明的天子親征!”隆武帝掀開車簾,對著百姓拱手:“朕此去,若不能復中原,誓不還!”
他這一走,鄭芝龍徹底沒了顧忌。當年八月,清軍主帥博洛兵臨仙霞關(福建與浙江交界處),鄭芝龍竟下令守軍“撤防讓道”。清軍幾乎兵不血刃就進入福建,博洛派人給鄭芝龍送了封信:“若降,封閩粵總督;若抗,屠福州城?!编嵵埡敛华q豫,帶著兒子鄭渡(鄭成功哥哥)剃了頭發(fā),捧著印信去清營投降——他以為憑自己的實力,清軍總會給塊地盤,卻不知清廷早就看透了這個反復無常的海盜,后來直接把他押到北京圈禁,直到康熙年間處死。
鄭芝龍降清的消息傳到隆武帝軍中時,他們正在汀州(今福建長?。┬菡?。汀州知府吳之屏捧著地圖哭道:“陛下,清軍已占了福州,正分三路殺向汀州,咱們快往南逃吧,去廣東找永明王(朱由榔)!”隆武帝望著帳外的青山,突然笑了:“逃?朕從南陽逃到南京,從南京逃到福建,如今還能逃到哪里去?”
他讓人取來筆墨,在帳壁上寫下:“朕自登基以來,無尺寸之功,唯以恢復為念。今力竭勢窮,唯有殉國而已。愿后世臣子,勿效朕之疏謬,勿學鄭賊之奸猾,堅守臣節(jié),再造大明!”(《隆武紀略》)寫完把筆一擲,對侍衛(wèi)說:“傳朕旨意,所有將士可自尋生路,朕與汀州共存亡!”
順治三年八月二十八日,清軍前鋒抵達汀州城下。隆武帝穿上朝服,坐在府衙正堂,手里捧著朱元璋的神位。清軍破門而入時,見這位南明皇帝既不逃也不躲,只是冷冷地盯著他們。領隊的清軍參將勸降:“王爺若降,不失為王侯之位?!甭∥涞勖偷卣酒饋恚焉裎煌厣弦凰ぃ骸半弈舜竺魈熳?,豈肯屈膝于夷狄!”
混亂中,隆武帝被清軍按倒在地,他掙扎著喊道:“朕姓朱,名聿鍵,乃太祖高皇帝之后!要死便死,休想辱我!”清軍士兵可不管這些,用鐵鏈鎖住他的脖子,像拖牲口一樣往城外走。
當天夜里,隆武帝在汀州館驛被殺害,時年四十五歲。他的皇后曾氏不愿受辱,投井而死。夫妻倆的遺體被當?shù)匕傩胀低德裨诹_漢嶺下。
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在臺南建了座“延平郡王祠”,里面特意設了隆武帝的牌位。鄭成功每次祭拜,都會想起那個在汀州被鐵鏈鎖住的身影——那是南明最后一個真正想做事的皇帝,也是最像“太祖子孫”的皇帝。他用自己的死證明:即便大明氣數(shù)已盡,總還有些骨頭是硬的,有些血是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