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俊臣出身低微,他的父親來操是賭徒,靠詐取他人錢財糊口,這樣的家庭當然帶不來正向的引導,自少年時起,來俊臣干些就偷雞摸狗、敲詐勒索的事兒。成年后,他因盜竊被官府緝拿,幾次入獄卻仍不知悔改。
武則天稱帝之初,朝堂動蕩,李唐舊臣心懷不滿,各地海有叛亂。為穩(wěn)固統(tǒng)治,武則天頒布詔令,鼓勵天下人“告密”,凡告密者,官府需供給車馬飲食,即便農夫樵夫,也能直達洛陽面見皇帝,若所言屬實,還能獲官賞;即便不實,也不會被治罪。這道詔令,給來俊臣命運帶來了轉折。
天授年間,,來俊臣因另一樁盜竊案被關押在貝州(今河北清河)監(jiān)獄。得知告密可免罪甚至得勢,他立刻抓住機會,在獄中上書,誣告當時的刺史李續(xù)有“謀反”言行。這封誣告信很快傳到洛陽。武則天當即下令徹查,李續(xù)百口莫辯,最終被押赴洛陽處死。來俊臣因“告密有功”,不僅被赦免了所有罪行,還被征召入京,授予了侍御史的官職。
武則天需要有人替她清除異己,尤其是那些對武周政權心懷不滿的李唐宗室和舊臣。而來俊臣擅長“構陷”,恰好成了最合適的人選。他上任不久,便向武則天進言,稱“天下謀反者尚多,若不重刑震懾,恐生禍亂”,請求設立專門的審訊機構,武則天欣然應允,命他掌管“推事院”。
推事院設立后,來俊臣第一件事便是網羅黨羽。他從市井無賴、獄中囚徒中挑選了百余人,這些人大多與他一樣,品行低劣卻擅長鉆營。來俊臣將他們派往全國各地,專門負責“羅織罪名”——即先確定要誣告的對象,再編造謀反、通敵等罪狀,然后由不同地方的人同時告密,形成“眾口一詞”的假象,讓被誣告者無從辯駁。為了讓這套流程更“規(guī)范”,來俊臣還編撰了一本《羅織經》。此書雖已失傳,但據《舊唐書》《新唐書》記載,書中詳細記載了如何物色誣告對象、如何編造罪狀、如何串聯(lián)告密者、如何用刑逼供等內容,甚至還列出了數十種“審訊技巧”,堪稱當時的“構陷指南”。武則天曾親自翻閱《羅織經》,閱后竟對左右說:“如此心思,朕亦不及?!庇辛俗罡呓y(tǒng)治者的認可,來俊臣的膽子愈發(fā)大了起來。
推事院的刑訊手段,異常殘酷。來俊臣為了逼供,發(fā)明了數十種酷刑,每一種都以恐怖的名稱命名:“突地吼”,是讓囚徒戴上厚重的鐵枷,然后被鐵鏈拴在柱子上,來回拖拽,直到皮肉磨爛;“死豬愁”,是將囚徒的手腳捆綁后,扔進盛滿泥水的地窖里;“定百脈”,則是用細麻繩將囚徒的四肢勒緊,直到血脈不通,四肢麻木腫脹;更有“求即死”,是將鐵釘釘入囚徒的指甲縫中,劇痛之下,許多人寧愿立刻去死。除此之外,還有“驢駒拔橛”“鳳凰曬翅”等酷刑,每一種都能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這樣的酷刑,幾乎無人能承受。許多官員被押入推事院后,不等用刑,便會主動承認“謀反”罪名——因為他們知道,即便不承認,最終也會在酷刑下屈打成招,反倒要多受皮肉之苦。而來俊臣要的,正是這份“認罪書”。只要有了認罪書,他便能將案件上報武則天,從而獲得封賞。
長壽元年(692年),來俊臣將目標對準了時任宰相的狄仁杰。當時狄仁杰因平定越王李貞叛亂有功,深得武則天信任,這讓來俊臣心生嫉妒。于是,來俊臣授意手下誣告狄仁杰與任令暉、袁智弘等六位大臣“共謀反叛”,將他們一并逮捕入獄。
狄仁杰入獄后,深知來俊臣的手段,也明白此時硬抗只會遭來酷刑,便對獄卒說:“大周革命,萬物惟新,我乃李唐舊臣,謀反屬實。”來俊臣見狄仁杰輕易認罪,心中得意,便放松了對他的看管。可他沒想到,狄仁杰用藏在被褥中的筆,在一塊布帛上寫下自己的冤情,然后將布帛縫進棉衣里,借口天氣轉暖,讓家人將棉衣帶回家中。狄仁杰的兒子狄光遠發(fā)現(xiàn)布帛后,立刻入宮面見武則天,呈上冤狀。
武則天得知后,親自召來俊臣詢問。來俊臣謊稱:“狄仁杰認罪后,我并未對他用刑,怎么會有冤情?”為了自證清白,他還偽造了一份狄仁杰的“謝死表”,呈給武則天。武則天半信半疑,親自前往推事院提審狄仁杰。見到狄仁杰后,武則天問道:“你既已認罪,為何又讓人呈遞冤狀?”狄仁杰答道:“臣若不認罪,早已死于酷刑之下,何來機會向陛下辯白?”武則天又看了看那份“謝死表”,發(fā)現(xiàn)字跡與狄仁杰平日的筆跡不符,才知是來俊臣偽造。最終,狄仁杰等六位大臣被赦免。
來俊臣的權力在延載元年(694年)達到頂峰。這一年,他誣告宰相李昭德“謀反”。李昭德向來剛正不阿,曾多次在朝堂上彈劾來俊臣,兩人積怨已久。來俊臣編造“李昭德欲扶持李唐宗室復位,謀害陛下”的罪狀。武則天本就對李昭德的直言敢諫有所不滿,再加上來俊臣的添油加醋,竟下令將李昭德處死。李昭德臨刑前,長安百姓紛紛涌上街頭,為他送行,許多人痛哭流涕,罵來俊臣是“國之妖孽”。可來俊臣對此毫不在意,反而因扳倒李昭德,被武則天晉升為左臺御史中丞。
此后,來俊臣的胃口越來越大。他不僅誣告大臣,還將目光投向了李唐宗室?;仕美畹春髞淼奶祁W冢┑腻觿⑹稀⒏]氏,都因被來俊臣誣告“使用巫蠱之術詛咒陛下”而被秘密處死,李旦自身也多次遭到來俊臣的構陷,險些被廢黜皇嗣之位。除此之外,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等數十位李唐宗室,也都被來俊臣羅織罪名,最終滿門抄斬。據《新唐書》記載,僅在來俊臣掌權的數年里,因他誣告而被滅族的官員百姓,就多達數千家,長安城內人人自危,即便好友相見,也不敢多說一句話,生怕被來俊臣的人聽到,扣上“謀反”的罪名。
權力的膨脹,讓來俊臣變得愈發(fā)狂妄。神功元年(697年),來俊臣竟暗中策劃,誣告武氏諸王(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和太平公主(武則天的女兒)“謀反”。
為了實施這個計劃,來俊臣暗中聯(lián)絡了一些心腹,讓他們編造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私通外敵、意圖篡位”的罪狀??伤麤]想到,他的一個心腹因害怕事情敗露后被滅族,竟提前將計劃告知了武承嗣。武承嗣得知后大怒,立刻聯(lián)合武三思、太平公主等人,一同入宮面見武則天,告發(fā)來俊臣“意圖謀反,欲誅殺宗室及公主”。
武則天起初并不愿處置來俊臣——畢竟來俊臣為她清除了許多異己,是她鞏固政權的“工具”??晌涑兴玫热藚s跪在地上,哭著說:“來俊臣狼子野心,今日敢誣告我們,明日便敢對陛下不利!若不除他,恐生大患!”此時,宰相吉頊也趁機進言:“來俊臣掌權以來,濫殺無辜,天下人早已對他恨之入骨。若陛下再包庇他,恐會失去民心,動搖社稷根基。”
武則天沉默良久,最終意識到,來俊臣已犯眾怒,站在了武氏宗族和太平公主的對立面——這些人是她政權的核心支柱,她不能為了一個酷吏,而失去這些人的支持。于是,武則天下令將來俊臣逮捕入獄,交由刑部審訊。
最終,刑部判定來俊臣“謀反罪成立”,請求武則天將其處死。武則天猶豫了三日,最終還是下了一道敕令:“來俊臣濫殺無辜,罪大惡極,著即處斬,家產抄沒,家人流放嶺南?!?/p>
神功元年六月初三,來俊臣被押赴長安西市斬首。消息傳出后,長安百姓紛紛涌上街頭,爭相前往西市觀看。當來俊臣的頭顱落地時,百姓們歡呼雀躍,甚至有人沖上前去,割下他的肉生吃,以泄心頭之恨。《資治通鑒》記載,來俊臣死后,“士民莫不稱慶,臠其肉,斯須而盡,仇家爭食其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