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歐洲人,對蒙古人幾乎一無所知。他們管蒙古人叫"韃靼(dá
dá)",還以為是從地獄里跑出來的"惡鬼"。波蘭國王亨利二世聽說"惡鬼"來了,趕緊聯(lián)合德國、條頓騎士團組成聯(lián)軍,號稱"十字軍",要跟蒙古人"決戰(zhàn)"。
1241年4月9日,兩軍在萊格尼察(今波蘭西部)相遇。亨利二世看著蒙古軍人數(shù)不多(其實是誘敵的前鋒),下令沖鋒。結(jié)果蒙古人根本不跟他們硬碰硬,騎著馬邊打邊退,用弓箭不斷射殺聯(lián)軍士兵。等聯(lián)軍追得筋疲力盡,蒙古軍突然分左右兩翼包抄,把歐洲人圍在中間砍瓜切菜。
這場戰(zhàn)役,歐洲聯(lián)軍死傷兩萬多人,亨利二世的腦袋被砍下來掛在矛上示眾。條頓騎士團的騎士們雖然穿著重甲,但在蒙古人的重騎兵面前,就像移動的靶子——有記載說,蒙古人的箭能穿透三指厚的鋼板,這戰(zhàn)斗力,歐洲人還是頭一回見。
與此同時,拔都率領(lǐng)的主力在匈牙利打得更順。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倒是提前做了準備,集結(jié)了十萬大軍在賽約河(今匈牙利境內(nèi))西岸布防,還挖了壕溝、建了營寨,看起來固若金湯。
速不臺又使出了老招數(shù):佯裝撤退。貝拉四世以為蒙古人怕了,下令追擊。等匈牙利軍過了河,速不臺突然下令在上游放水,把正在渡河的匈牙利軍淹死一半,然后前后夾擊。蒙古人的投石機還往匈牙利營寨里扔燃燒彈(大概是火藥包之類的東西),嚇得歐洲人以為是"巫術(shù)"。
賽約河之戰(zhàn),匈牙利軍陣亡七萬多人,貝拉四世光著腳丫子逃回首都布達佩斯。蒙古軍趁勢攻占布達佩斯,放火焚燒了三天三夜。拔都在城里的教堂里舉行慶功宴,把祭壇當酒桌,用圣杯喝酒,氣得歐洲教士直罵"褻瀆神明"。
1241年冬天,蒙古軍翻過阿爾卑斯山,前鋒已經(jīng)到了維也納城下。維也納的主教急得在教堂里哭著祈禱:"上帝啊,快救救我們吧!"歐洲人以為世界末日要來了,連羅馬教廷都開始討論要不要遷都。
就在這時候,一個消息從東方傳來:窩闊臺汗去世了。
按照蒙古的規(guī)矩,大汗去世,宗王們要回去參加忽里勒臺大會,推舉新汗。拔都雖然不想走——他離征服整個歐洲只剩一步之遙,但沒辦法,規(guī)矩不能破。1242年春天,蒙古軍開始撤軍,臨走前還放了把火,把匈牙利的平原燒成了焦土。
這場西征,蒙古人橫掃東歐,兵鋒直指維也納,歐洲人被嚇得魂飛魄散。后來他們才慢慢搞清楚,這些"韃靼"不是惡鬼,而是來自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但這次"上帝之鞭"的抽打,給歐洲人留下了心理陰影,以至于后來幾百年,"韃靼"都是歐洲家長用來嚇唬小孩的詞。
拔都回到欽察草原后,沒有去參加忽里勒臺大會——因為他跟窩闊臺的兒子貴由關(guān)系不好,怕回去被收拾。他在伏爾加河下游建立了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自己當大汗,統(tǒng)治著從斡羅思到里海的廣大地區(qū)。
金帳汗國對斡羅思的統(tǒng)治很有特色:不直接派兵占領(lǐng),而是讓各個公國的王公來朝貢,誰不聽話就打誰。他們還發(fā)明了"八思哈"制度,就是派蒙古人去各個城市當監(jiān)督官,有點像現(xiàn)在的"總督"。這種統(tǒng)治方式,居然讓斡羅思人老老實實當了兩百多年的"附庸"。
拔都西征,是蒙古帝國最輝煌的軍事成就之一。十五萬大軍,用六年時間,橫掃歐亞大陸,打敗了數(shù)十個國家和部落,創(chuàng)造了冷兵器時代最大規(guī)模的閃電戰(zhàn)。
歐洲人在這次打擊中損失慘重,但也學到了不少東西。比如他們開始改進騎兵戰(zhàn)術(shù),模仿蒙古人的馬鞍和馬蹄鐵;還從蒙古人那里知道了火藥和指南針——這些后來都成了歐洲文藝復(fù)興和大航海時代的重要推手。
而對于蒙古帝國來說,這次西征也埋下了分裂的種子。拔都建立的金帳汗國,雖然名義上服從蒙古大汗,但實際上已經(jīng)是獨立王國。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大汗國(金帳、察合臺、窩闊臺、伊爾)之間互相攻伐,再也沒能像成吉思汗時代那樣團結(jié)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