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我國野史 > 第17章 忽必烈開國建元(第1頁)

            第17章 忽必烈開國建元(第1頁)

            1259年的夏天,蒙古帝國的命運(yùn)被一支來自釣魚城的飛矢改寫了。當(dāng)蒙哥汗的死訊順著驛道傳遍草原與中原時(shí),有兩個(gè)人的心跳瞬間加速——正在鄂州前線跟南宋死磕的忽必烈,和守著漠北老巢的阿里不哥。這對親兄弟心里都清楚:大汗的位置,該咱們哥倆比劃比劃了。

            忽必烈這人,跟草原上那些只認(rèn)馬刀的王爺不一樣。他早就在漠南漢地"混"熟了,身邊圍著一群漢族謀士:劉秉忠給他出謀劃策,許衡跟他講孔孟之道,姚樞教他怎么治理百姓。這些人天天在他耳邊念叨:"要想坐天下,就得學(xué)中原那套規(guī)矩。"所以當(dāng)蒙哥死訊傳來時(shí),忽必烈的第一反應(yīng)不是立馬回草原搶位置,而是先跟南宋私下簽了和約——穩(wěn)住南方,才能專心對付家里的麻煩。

            反觀阿里不哥,那可是個(gè)標(biāo)準(zhǔn)的"草原派"。他覺得蒙古人就該住在帳篷里,喝馬奶酒,靠馬鞭管天下。蒙哥一死,他仗著自己守著和林(蒙古舊都),手里還有傳國玉璽,趕緊召集了一批王爺開會(huì),宣布自己是新大汗。消息傳到忽必烈耳朵里,這位正在北返路上的王爺冷笑一聲:"玩這套?你哥我早學(xué)精了。"

            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開平(后來的上都)也開了個(gè)會(huì),當(dāng)著漢臣和部分蒙古宗王的面,穿上了有點(diǎn)像漢服又有點(diǎn)像蒙古袍的"龍袍",宣布自己繼位。這下熱鬧了,蒙古帝國一下子冒出兩個(gè)大汗,不打一架說不過去。

            接下來的四年,哥倆把蒙古帝國打成了"兩半"。阿里不哥的兵全是草原騎兵,能打能沖,但缺點(diǎn)是沒糧沒餉,全靠搶;忽必烈的隊(duì)伍不一樣,他手里有中原的糧倉,有漢族工匠造的拋石機(jī),還有郭守敬這幫人算出來的行軍歷法。打到后來,阿里不哥的人餓得到處搶馬糞當(dāng)燃料,他自己也撐不住了。1264年,阿里不哥捧著玉璽來投降,見到忽必烈就跪了:"哥,我錯(cuò)了。"忽必烈沒殺他,卻把那些支持他的王爺全收拾了——這哪是兄弟打架?這分明是"學(xué)中原規(guī)矩"和"守草原老理"的生死較量。

            搞定了家里的事,忽必烈開始琢磨一件大事:改國號。以前叫"大蒙古國",聽著就像個(gè)打家劫舍的團(tuán)伙,要想讓中原百姓認(rèn)他這個(gè)皇帝,得換個(gè)有文化的名字。1271年十一月,大都(今天的北京)的宮殿里敲起了編鐘,忽必烈讓人念了一道詔書,說要從《易經(jīng)》里找個(gè)詞當(dāng)國號——"大哉乾元",就叫"大元"!

            這倆字一出來,意義可就不一樣了。以前蒙古大汗是"天可汗",現(xiàn)在成了"大元皇帝";以前和林的帳篷是政治中心,現(xiàn)在大都的紅墻金瓦成了皇城。劉秉忠設(shè)計(jì)的大都城,完全按中原規(guī)矩來:皇宮在南邊,市場在北邊,街道橫平豎直,跟棋盤似的。但忽必烈也留了個(gè)心眼——宮城西邊特意空出一大片草地,供蒙古王爺們賽馬喝酒,算是給老兄弟們留了點(diǎn)念想。

            朝堂上的事兒,比打架還復(fù)雜。忽必烈把中原王朝的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tái)全搬了過來,讓漢臣去管錢糧、打官司。但他又怕漢人掌權(quán),規(guī)定每個(gè)部門都得有個(gè)蒙古人當(dāng)"達(dá)魯花赤"(監(jiān)工),大小事都得經(jīng)過這蒙古監(jiān)工點(diǎn)頭。漢臣們天天念叨"要行漢法才能長久",色目人阿合馬卻忙著幫忽必烈搞錢,用西域的法子收商稅,兩邊天天吵架,忽必烈就當(dāng)裁判,誰有用就聽誰的。

            當(dāng)然,南邊還有個(gè)南宋沒搞定。1267年,忽必烈派大軍圍攻襄陽。這襄陽城是塊硬骨頭,南宋守了六年,最后被元軍用"回回炮"(西域造的拋石機(jī))轟開了口子。接著,伯顏帶著大軍順江而下,直撲臨安。忽必烈特意囑咐伯顏:"別亂殺人,把人留住,才能收稅。"這命令跟以前蒙古人"打下城就屠"的規(guī)矩完全不一樣——他是真把自己當(dāng)中原皇帝了。

            有人說忽必烈是個(gè)"縫合怪":蒙古的弓、中原的犁、西域的秤,全被他縫成了一套新制度。他讓漢人種莊稼,讓蒙古人守邊疆,讓色目人做生意,自己坐在大都的龍椅上,看著漕運(yùn)的船把江南的糧食運(yùn)到北方,看著驛站的馬把命令傳到歐亞大陸。

            這個(gè)叫"大元"的王朝,既不是蒙古草原的翻版,也不是中原王朝的復(fù)制粘貼。它像個(gè)大熔爐,把騎馬的、種地的、經(jīng)商的,全糅在了一起。而忽必烈這位開國皇帝,就站在熔爐邊,一手握著馬鞭,一手拿著毛筆,試圖寫出一段前所未有的歷史——至于寫得好不好,那得讓后來人慢慢評說了。

            已完結(jié)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