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他當時確實沒憋住,“撲哧”一下就樂了。
他捂著嘴,樂得不行;抱著孩子的二哥,則一臉無奈地揉揉自己睛明穴。
“小歧,你想多了。你三叔……你三叔他沒掉海里,也沒讓鯊魚吃了,更沒變什么“粑粑”,哎~~”吳二白一臉痛苦,都不知道這話算怎么回事。
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偏小侄子還淚眼婆娑,一臉單純看著他,問他:“那三叔去哪兒了?”
小小的人兒,似乎又想到什么,倏然瞪大眼睛,一臉不敢置信看著自家二叔:“他……他該不會和我文錦姨私奔了吧?!他……他是不是不要我了?我討厭文錦姨,果然是正確的!這女人果然不是什么好人,只會和我搶三叔!”
“小歧——”吳二白簡直無語,“你這孩子一天到晚都在想什么?根本就是沒有的事兒,怎么一到你嘴里就言之鑿鑿的?”
話雖這么說,但他看二哥當時的樣子,估計連刀了三哥的心都有了。
果然他見吳二白視線轉(zhuǎn)向他,非常不滿地說:“看看這老三,早就提醒他,他和文錦的事不要老和寶寶提,現(xiàn)在好了,孩子都和他學了什么玩意兒?連“私奔”這種詞都學會了?這是孩子該學的話嗎?你以后,可不能和老三學——帶壞了孩子,我唯你是問!”
他哪里敢說半個“不”字,遑論二哥這話,也相當于默認他作為“吳三省”在明面上活動,且允許他可以繼續(xù)接觸小歧,和小歧叔侄和樂的意思。
后面自然是他和吳二白提醒小歧這孩子,在外面不要把他不是真正的吳三省這件事,說漏嘴的叮嚀和囑咐。
所幸小歧危機意識很強,似乎感覺叔叔們在做件大事,所以完全沒有再追問他假扮吳三省的目的,只是又問了次三叔是否真的沒出事,以及什么時候能讓真三叔來老宅見他一次,讓他安心。
之后不管他和吳二白說什么,這孩子都乖乖答應,保證絕不在這件事兒上,給叔叔們添麻煩。
其實他假扮吳三省這件事,就算被孩子發(fā)現(xiàn)不對勁,他和吳二白也不該和孩子承認。只是考慮到,如果他們不承認,這孩子就不肯和他親近,這在外人看來,也是很有問題的,所以才不得不走個“險招”。
他們一開始也提心吊膽,只能用他和吳三省盡量少和小歧見面,規(guī)避小歧把他身份說漏嘴的風險。但時間一長,在他、吳二白和吳三省三個人的共同觀察下,發(fā)現(xiàn)這孩子很機靈,嘴巴也嚴實,才漸漸放了心。
而且,他和吳三省,也不是沒從這件事上得到好處。
就算他對吳三省有些熟悉,兩人也就彼此生活習慣、說話方式、為人處事各方面“對過賬”,但兩人剛共用一個身份,難免有因為磨合時間太短,導致兩人行為模式不甚相同,讓人看出端倪的風險。
這時對他們二人都比較熟悉,觀察和感知能力都很強的小侄子,就能起到“查漏補缺”和提醒的作用。這在很大程度上,快速且有效地,幫他們完成了在“吳三省”這個身份上的統(tǒng)一。
盡管時至今日,兩人還有不甚相同的地方,但也未嘗不可說,是故意將計就計,留下一些諸如“既洋又土”“一會兒粗糙、一會兒細致”的破綻,迷惑那些他們想迷惑的人,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