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講【折柳樊圃】。
《戰(zhàn)國策》講【楊橫之即生,側(cè)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
因而此時,秦國農(nóng)人已經(jīng)普遍掌握“扦插”技術(shù)。雖說沒有后世那樣規(guī)整且存活率高,但已然也有了系統(tǒng)性。
如今女童說整個東鄉(xiāng)都有柿子樹,秦時有些驚喜,但卻并不意外。
她笑意深深:“答得很好,賞秦半兩五枚。”
“諾?!睘踝褟呐赃吺虖氖种薪舆^托盤。
上頭是堆疊得整整齊齊的秦半兩,鮮亮的青黃色明明并不璀璨,可在此時,卻閃爍著金錢的光輝。
人群中響起了此起彼伏壓抑不住的驚呼與吸氣聲。
女童更是瞪圓了眼睛,此刻大膽道:“貴人,是賞我的嗎?”
秦時點頭:“對。”
而后又笑看眾人:“如今秋收時節(jié),耽誤眾位前來與我敘話,自然不能虧待各位?!?/p>
“若答的確有其事,不論說得好與壞,我這里都有賞?!?/p>
這話一說,階下席上眾人的腰肢都挺得越發(fā)直了。
幾名孩童還理解不了尊卑森嚴,此刻眼看那些同樣可望不可即的侍從大人們數(shù)了五枚秦半兩遞給女童,又被她汗津津的掌心牢牢攥住……
赤女隨侍在秦時身邊看著,此刻心道:
說是秋收,但如今百姓家中并無多少良田,種麥時節(jié)早已忙過了,下一茬還未開始,也不耽誤什么。
但貴人果然還十分愛賞。
可這一招,又似乎永遠有用。
果然,秦時再問時,大家都比之前大膽多了——
“平日這柿果摘下,是自家吃?還是在集市販賣?”
“回貴人,小人們都是挑好的先拿去集市,若賣不出去或沒賣完,再帶回來重做成腌柿或者干柿?!?/p>
“小人家中還做過凍柿。”
大家七嘴八舌,互相補充,積極回答。
亭長與鄉(xiāng)老家眷還沒整理好語言,看到秦半兩后格外踴躍的眾人就已經(jīng)把話全說盡了。
“一般都怎么賣?要交稅嗎?”
秦時慢慢問著,身側(cè)有刀筆吏正在瘋狂記載。
“一斗鮮柿果約要5枚半兩。聽聞在咸陽城會更貴一些,能賣8枚。只咱們頻陽到處都是柿果,因而便賣不上價?!?/p>
“若儲存好,待到好年節(jié)時販賣,一斗腌柿也能賣6枚。干柿片則能賣8枚一斤?!?/p>
“稅也要交的,小人們不曾逃稅,若去販賣,要交【什一稅】,十枚抽一枚?!?/p>
嘰嘰喳喳查漏補缺,說的格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