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衡沒有回答。
但此前36年,他都未曾為大秦立下太子,膝下兒女少且常帶弱癥,如今自己于危難之際幸得王后——
可上蒼予人,常有定數(shù)。
既讓自己從熒惑守心之兆中掙脫出來,重新恢復(fù)康健。焉知自己這一生,是否還能有滿意的兒子呢?
他將權(quán)柄分與王后,是因為王后仁善。慈不掌兵,王后心性難成兵事,他并不擔憂。
且對方滿心赤誠,拳拳熱愛,還一心為秦國。
他賜予信任和權(quán)柄,這等信任,便如他當時信重燕將軍一樣。
此刻,他掌下是王后的身軀,而對方仍是無奈微笑看著他,似乎覺得大秦將來一片坦途。
姬衡沉默一瞬,到底回答:“再過些時日,寡人便將三十有七。這等年紀中宮未立,國中上下早已不穩(wěn)?!?/p>
只因他太過強橫,因而才將這些浮萍一樣的官員,與國中上下不穩(wěn)的心思都狠狠壓制。
但國朝不可能永遠沒有太子。
大秦國祚想要傳承,朝臣們也需要一位能夠令他們依靠的君主。
也因此,不管最終人選多么令他瞧不上,又或者多么令他不甘……
太子,總會有的。
若是王后能誕下嫡子,自然是好。
可若是沒有,為王后這份仁善難掌兵的性情,他需得為其考慮更長遠一些——
只有掌握權(quán)柄的王后,才能令大秦如得神兵一般,再得出更多的上天福澤。
秦時看出了的他心中百般復(fù)雜的心思。
甚至可以說,沒有太子,姬衡的心就永遠不穩(wěn)固。
后世漢武帝29歲才得第一個兒子,在此之前,外戚干政,臣工弄權(quán)不肯歸心,公主企圖重掌權(quán)柄……這一切國祚的動搖,都來源于后繼無人。
在這個家天下的時代,無有后繼之君,對統(tǒng)治來說是最致命的問題。
秦時開始思考該怎么回答了。
她不能同情,也不能寬慰,更不能預(yù)言以后,以免引得姬衡對她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姬衡也并不耽于情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