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頓了頓,話鋒一轉(zhuǎn):
“至于崔大人擔憂的‘分權’,本宮倒有一策,
可在冊封詔書中明定,郡王雖食邑兩千戶至三千戶,
卻不得親自赴封地領租稅,
需由地方官府代收后上交宗正寺,再由宗正寺按季度發(fā)放;
且郡王不得干預地方政務,若需任職,需經(jīng)吏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命。
如此一來,既全了皇上對宗室的恩寵,又能約束郡王權力,
避免其分權于中央,豈不是兩全之策?”
這番話既顧及了宗室的顏面,又解決了崔知悌、裴行儉的顧慮,
更緊扣“循制”二字,全了李治的心意。
李治眼前一亮,欣喜道:
“媚娘所言極是!就依此制擬定冊封詔書,既顯朕對宗室的體恤,又不失朝堂法度?!?/p>
崔知悌等人見狀,雖仍有顧慮,卻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武媚娘的提議既符合唐初爵位舊制,又增設了“不得赴封地、不得干政”的約束,確實無懈可擊。
群臣紛紛躬身行禮:“皇上圣明,娘娘圣明!”
宗室冊封之事就此定局,而武媚娘這一次“借制說事”,
化解了今日的朝堂分歧,更讓體現(xiàn)了她的政治智慧。
李治握著武媚娘的手感嘆:
“若不是媚娘你,今日朝堂怕是要僵到午時?!?/p>
武媚娘淺笑道:“皇上過譽了,真正圣明的,是皇上愿意聽臣下之言,愿意為江山權衡利弊?!?/p>
這番話既不著痕跡地捧了李治的“仁厚”,
又巧妙藏起了自己的鋒芒,句句都落在“為皇上分憂、為朝堂解困”的明面上。
李治聽著,心中五味雜陳,
他并非不知武媚娘行事帶了幾分狠辣,
有時甚至會忌憚她那份不容置喙的決斷力,
可眼下也不得不承認,她這份精準拿捏人心、平衡各方的謀略,恰恰是自己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