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眼下也不得不承認(rèn),她這份精準(zhǔn)拿捏人心、平衡各方的謀略,恰恰是自己所欠缺的。
他性子偏軟,遇上朝堂爭執(zhí)常難下決斷,
而武媚娘總能一針見血破局,恰似為他補(bǔ)上了治國理政的短板。
一旁的太子李弘靜靜望著父母,眉頭卻悄悄蹙起。
方才群臣爭執(zhí)時(shí),他心中早已勾勒出“循祖制、加約束”的調(diào)和之法,
思路竟與武媚娘相差無幾,只是還未及開口,便被母后搶了先。
一股難以言說的不悅涌上心頭:
明明今日之事,即便沒有母后,他也能穩(wěn)妥解決,這愈發(fā)印證了他的猜測,
并非朝堂真的離不得母后,而是母后習(xí)慣了強(qiáng)勢掌控,
將本該屬于他、屬于朝堂眾臣的決斷權(quán),牢牢攥在了自己手中!
同年十二月初三,
一大早,李績之子李震便身著孝服,跪在太極殿外叩首,
帶來了一代名將李績病逝的消息。
這位歷經(jīng)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的開國功臣,
終在七十六歲的高齡,于長安私宅中溘然長逝。
李治傷心不已,踉蹌著起身,快步走到殿門口,
望著太極殿外飄灑的冷雪:
“怎么會(huì)……怎么就走了呢?
李績公之前精神頭尚足,怎么突然就……”
待李治走到殿階下,見李震一身麻衣孝服,額頭已磕得泛紅,
積雪落滿肩頭卻渾然不覺,
李治更是心疼,上前一步親手扶起他,聲音哽咽:
“李震,起來吧,地上涼。你父親是朕的肱骨之臣,是大唐的柱石,他走了,朕心里痛??!”
李震伏地痛哭:
“皇上,家父臨終前還囑咐臣,要臣代他向皇上叩謝隆恩,
說此生能為大唐征戰(zhàn),能侍奉三朝君主,死而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