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卡斯接著分析道:“其次是民族同化與文化抵抗的矛盾。強制推行日語教育,但1943年華北農(nóng)村文盲率仍達92%(日據(jù)前為85%)。‘大東亞共榮圈’宣傳遭民間戲仿,出現(xiàn)‘共榮=共窮’等諷刺標語。日軍試圖從文化上同化中國人民,但中國人民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反抗精神,他們的文化抵抗讓日軍的企圖化為泡影?!?/p>
艾莉森繼續(xù)說道:“最后是軍事征服與經(jīng)濟規(guī)律的矛盾。三光政策摧毀農(nóng)田1。2億畝,導致日軍糧食供應依賴美國大豆進口(占消耗量45%)。兵員補充過度消耗勞動力,1944年日本本土工廠缺勤率達38%。日軍在侵略的過程中,違背了經(jīng)濟規(guī)律,過度消耗了自身的資源,最終導致了失敗。”
盧卡斯總結道:“毛澤東在《論持久戰(zhàn)》中指出的‘侵略戰(zhàn)爭的非正義性必然導致力量枯竭’,在矛盾論框架下得到完美印證。日軍的侵略戰(zhàn)爭是一場非正義的戰(zhàn)爭,他們在掠奪與建設、同化與抵抗、征服與經(jīng)濟規(guī)律之間陷入了無法調和的矛盾,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艾莉森合上筆記,感慨地說:“原來每個盛世陰影里,都藏著比童話黑暗百倍的真實。歷史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善惡美丑?!?/p>
盧卡斯望著窗外的雪花,緩緩說道:“矛盾不會消失,只會轉移。就像圣誕老人禮物盒底的價簽——我們永遠要為光明支付代價。在這個看似和平的時代,我們也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要時刻警惕那些隱藏在繁榮背后的矛盾和危機。”
艾莉森點了點頭:“我們應該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用矛盾論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p>
兩人靜靜地坐在壁爐前,思緒在歷史的長河中飄蕩。圣誕夜的鐘聲再次響起,仿佛在為他們敲響警鐘,提醒他們銘記歷史,珍惜現(xiàn)在,展望未來。
在這個充滿神秘和思考的圣誕夜,艾莉森和盧卡斯通過探討那些被歷史書忽略的問題,深刻地認識到了人類社會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他們明白,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的故事,更是一面鏡子,照亮著我們前行的道路。而他們,也將帶著這份思考和啟示,在未來的生活中繼續(xù)探索,尋找真相,為這個世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壁爐里的火焰突然爆出一個火星,在昏暗的房間里劃出一道短暫的光痕。艾莉森伸手撥了撥柴火,木柴發(fā)出清脆的斷裂聲。
"你知道嗎?"她忽然開口,聲音輕得幾乎被火焰燃燒的噼啪聲淹沒,"我懷疑這本筆記的作者,很可能親眼見過那些被抹去的歷史。"
盧卡斯湊近看了看筆記邊緣那些幾乎不可辨的批注,墨跡已經(jīng)褪色,但在某些角度下仍能看出是反復修改過的痕跡。"你看這里,"他指著一頁關于揚州屠城的記載,"這個數(shù)字被反復涂改過,最下面還有一行極小的字——實際可能更多。"
艾莉森的手指微微發(fā)抖:"這意味著什么?歷史學家們估算的死亡人數(shù),很可能還是被低估了?"
房間陷入短暫的沉默,只有壁爐里的火焰在靜靜燃燒。窗外,雪下得更大了,樹枝在風中搖曳,發(fā)出嗚咽般的聲音。
第九章:數(shù)字背后的血淚
"讓我們做個簡單的計算。"盧卡斯從口袋里掏出鋼筆,在餐巾紙上快速演算起來,"按照筆記里的記載,揚州城被屠時,守軍約1萬人,而死亡人數(shù)高達8萬。這意味著。。。"
"意味著至少7萬是平民。"艾莉森接上他的話,聲音哽咽,"這還只是官方記錄中被承認的數(shù)字。那些沒有被統(tǒng)計的呢?那些被丟進長江的尸體呢?"
盧卡斯的筆尖停頓了一下:"更可怕的是,這種規(guī)模的屠殺不是一次性的。筆記里提到的城市,每個都有類似的數(shù)字。昆山、嘉興、江陰。。。"
"這已經(jīng)不是戰(zhàn)爭了。"艾莉森的聲音很輕,卻像重錘一樣砸在兩人心上,"這是有組織的種族滅絕。"
窗外突然傳來樹枝斷裂的聲音,在寂靜的夜里格外刺耳。兩人同時轉頭看向窗戶,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朱元璋為什么要遷徙14萬江南富戶?"盧卡斯突然轉換話題,"僅僅是為了錢嗎?"
艾莉森搖搖頭:"表面上是財政問題,但更深層次的是權力博弈。江南地區(qū)自南宋以來就是經(jīng)濟中心,那里的士紳階層已經(jīng)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文化和政治勢力。"
"朱元璋害怕了。"盧卡斯恍然大悟,"他害怕地方勢力坐大,威脅中央集權。遷徙富戶就像是一場大規(guī)模的削藩。"
"而且是把最肥沃的土地連根拔起。"艾莉森補充道,"鳳陽和北京都是朱元璋能直接控制的地方。這種做法簡直就像。。。"
"就像把一棵大樹的根須全部切斷。"盧卡斯接上她的話,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驚。
關于鄭芝龍的討論把兩人帶入了另一個殘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