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仁堂筋痿記——鬧市懸壺解頑疾,經(jīng)方化裁起沉疴
第一章
金領之困·初叩醫(yī)門
辛丑年孟夏,梅雨綿綿。
玻璃幕墻反射著霓虹,將金融街的寫字樓切割成無數(shù)發(fā)光的盒子。林正川坐在落地窗前,盯著自己顫抖的左手——咖啡杯里的褐色液體泛起漣漪,像極了他此刻動蕩不安的心。
“林總,您又手抖了?”秘書小陳敲門進來,目光落在他袖口露出的小臂上,那里的肌肉正不由自主地跳動,如同藏著一只試圖掙脫的蟬。
林正川強作鎮(zhèn)定,將杯子擱在桌上:“老毛病了,可能是最近項目太忙?!痹掚m如此,他心里清楚,從去年秋天開始的左臂肉跳,如今已蔓延到左手無力,連簽名都歪歪扭扭,上周在董事會上,鋼筆竟從指間滑落,砸在投影儀遙控器上,發(fā)出刺耳的聲響。
“要不聽夫人的,去看看中醫(yī)?”小陳遞上西裝外套,“我表姐說,青石板巷有個岐仁堂,那大夫看疑難雜癥特別靈?!?/p>
青石板巷,這個充滿古韻的地名與林正川每天出入的cbd形成鮮明對比。他猶豫片刻,最終點點頭——西醫(yī)的各項檢查都做了,肌電圖、mRI結果均模棱兩可,或許真該換個思路。
望聞問切·初辨病機
岐仁堂的木門推開時,一股混合著艾草香與墨香的氣息撲面而來。林正川下意識松開領帶,這里的氛圍與醫(yī)院的消毒水味截然不同,案幾上的青瓷瓶插著幾枝菖蒲,墻角的竹簾后隱約可見藥柜的輪廓,柜門上“酸苦甘辛咸,寒熱溫涼平”的對聯(lián)讓他莫名心安。
“林先生,請坐?!?/p>
抬頭望去,岐伯年正含笑而立,身著淺灰唐裝,腕間一串沉香手串隨動作輕晃。他示意林正川伸出手,指尖剛觸到寸口脈,眉頭便微蹙起來。
“脈細如絲,尺部沉取無力,關脈虛軟如綿。”岐伯年喃喃自語,“您平時是否畏寒肢冷,卻又時覺內熱?晨起口苦,飯后腹脹?”
林正川驚訝頷首:“大夫說得沒錯。我常年在空調房,冬天也穿西裝,但有時半夜會熱醒,口苦得厲害,最近連最愛吃的牛排都覺得膩?!?/p>
“可曾留意過肌肉變化?”岐伯年掀起他的袖口,目光落在松弛的肱二頭肌上,“《靈樞·根結》云:‘痿疾者,取之陽明。’陽明者,脾胃也。您從事腦力勞動,久坐傷肉,久思傷脾,又貪涼飲冷,致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不足?!?/p>
他指著林正川手背上隱約可見的青筋:“《素問·痿論》言:‘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發(fā)為筋痿?!⒅骷∪猓沃鹘?,您脾胃虛損,土不生木,肝血不足,風熱內蘊,故見肉跳、肢軟。加之腎為先天之本,脾胃虛久必及腎,尺脈虛弱,便是明證。”
治則初定·內外兼修
“那……我這病……”林正川喉頭滾動,雖不懂醫(yī)理,卻聽出“痿證”二字非比尋常。
岐伯年抬手止住他的話:“《內經(jīng)》云‘治痿者,獨取陽明’,先調脾胃,后理肝腎,循序漸進。今日先以針刺通其經(jīng)絡,再擬湯藥內服,輔以艾灸培元固本。”
說罷,他取來銀針,以火燎之消毒:“先刺足三里、陽陵泉,此為陽明經(jīng)與筋會之穴?!贬樇獯倘胱闳飼r,林正川感到一股熱流從腳背竄至膝蓋,岐伯年捻針道:“得氣了?!稑擞馁x》云‘氣速至而速效,氣遲至而不治’,您氣血虛衰,得氣較慢,需留針久些。”
隨后,他在肝俞、脾俞穴貼上姜片,點燃艾條:“隔姜灸可溫通脾胃,兼散肝風。《千金要方》言‘凡諸虛勞,灸膏肓俞’,您雖未至虛勞,卻需未病先防?!?/p>
艾煙裊裊上升,林正川忽然感到眼眶發(fā)酸——已有多久,未曾有人這般耐心地為他“治未病”?西醫(yī)的流水線式問診,早已讓他習慣了冰冷的報告單,而此刻,艾火的溫熱竟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撫過他緊繃的神經(jīng)。
方藥初開·君臣佐使
“這是內服方?!贬赇侀_宣紙,筆走龍蛇:
黨參三錢,炒白術二錢,茯苓三錢,山藥五錢,天麻二錢,鉤藤三錢(后下),陳皮一錢,炙甘草一錢。七劑,水煎服,日二次。
“黨參、白術、茯苓、山藥乃參苓白術散之意,健脾益氣;天麻熄肝風,鉤藤清血熱,《本草綱目》載天麻‘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二藥合用,恰如《內經(jīng)》‘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之法;陳皮理氣和中,防補藥壅滯?!?/p>
林正川湊近看那字跡,雖不懂藥性,卻覺配伍嚴謹,如同一套精心設計的商業(yè)方案,環(huán)環(huán)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