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焦亂:城中村租客的低燒謎
(一)四診合參·濕遏熱伏
入伏那天,王師傅戴著破草帽沖進岐仁堂,草帽檐還滴著雨水:"岐大夫,我這燒退不了啊!吃了半個月退燒藥,體溫像坐過山車!"
岐大夫摸了摸他額頭:"熱勢不高,卻像裹著濕棉被。"看面色黃而油潤,像抹了層豬油,鼻準頭有細密的汗珠,摸上去黏手。舌苔全舌均勻黃膩,舌質偏紅,脈濡數,關部尤甚。
"每天下午兩點到五點燒得最厲害?"
"對對!"王師傅拍大腿,"燒起來頭重得像戴了鐵帽子,胸口悶得喘不過氣,大便總覺得拉不干凈。"
(二)經典溯源·三焦氣化
"這是典型的中焦?jié)駸帷?岐大夫翻開《濕熱病篇》,"薛生白說濕熱病屬陽明太陰經者居多,中氣實則病在陽明,中氣虛則病在太陰。你住的地下室潮氣重,又愛吃外賣燒烤,濕邪與熱邪糾結在中焦,就像煮粥時水和米黏在一起。"
他讓王師傅伸出手:"你看這手掌,大魚際和小魚際都發(fā)紅,中間卻發(fā)白,這是中焦氣機阻滯?!饵S帝內經》講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你這中焦像個堵住的沼氣池,氣不化津,津反為濕。"
(三)方劑解析·宣暢三焦
"用三仁湯加減。"岐大夫取來三個瓷罐,分別倒出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杏仁像個小榔頭,能宣降上焦肺氣,肺主一身之氣,氣行則濕化;白蔻仁芳香化濕,專解中焦痞滿;薏苡仁甘淡滲濕,引導濕熱從小便出。這三味藥就是宣上暢中滲下的黃金三角。"
處方如下:
杏仁12g
白蔻仁6g(后下)
薏苡仁30g
法半夏9g
厚樸9g
通草6g
滑石15g(包煎)
淡竹葉9g
柴胡6g
七劑,水煎服,日一劑,不拘時溫服
"加柴胡是取其疏達三焦氣機。"岐大夫用竹筷撥弄藥粒,"你看這滑石,《神農本草經》說它主身熱泄?jié)?,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既能清熱又能利濕,最適合這種濕熱膠結的情況。"
(四)生活調攝·祛濕根本
"馬上搬出地下室。"岐大夫語氣堅決,"《金匱要略》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你每天用30g干姜煮水泡腳,直到后背微微出汗。飲食記住三吃三不吃:吃炒米、吃冬瓜、吃絲瓜;不吃冰鎮(zhèn)西瓜、不吃生魚片、不吃甜糯米。"
他遞給王師傅一個布囊:"里面是蒼術和黃柏,做成香囊掛在床頭。蒼術辛溫燥濕,黃柏苦寒清熱,這是二妙散的配伍,能燥濕清熱于無形。"
第四章·復診錄:舌脈的悄然蛻變
(一)肝膽案·瘀化熱清
二十天后,李建國來復診,進門時步履輕快:"岐叔,右脅不疼了,夜里能睡整覺!"看他面色黃中透紅,眼白的橘黃退凈,左眼角血絲消失。舌象變化最明顯:舌邊腫脹消退,瘀點變淡,苔黃膩變薄。脈左關弦象已緩,略帶滑數。
"效不更方,原方減大黃至6g,加生麥芽15g疏肝健胃。"岐大夫囑咐,"記住《景岳全書》的話:濕熱之病,陽旺則熱重于濕,陽弱則濕重于熱。你現(xiàn)在熱勢已減,要防濕邪留戀,每周吃兩次茯苓粥。"
(二)脾胃案·濁化清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