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岐大夫的懸壺故事原文 > 第404章 高齡翁:咳痰不祛痰,大補一年半竟愈?(第2頁)

            第404章 高齡翁:咳痰不祛痰,大補一年半竟愈?(第2頁)

            他頓了頓,又叮囑:“這湯劑,每天一副,煎成濃湯,分兩次喝,早上空腹喝一次,晚上睡前一個時辰喝一次,喝的時候,用湯藥送服三十丸連柏丸——記住,湯劑要濃,補藥濃煎,藥力才夠,能更好地補進正氣里?!?/p>

            周兒媳連忙拿出本子記下來,又問:“岐大夫,那我爹平時飲食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嗎?之前我們給他買了梨膏糖,說能化痰潤喉,他吃了不少,是不是不行?。俊?/p>

            “梨膏糖確實能潤喉,但不適合你爹?!贬蠓驌u搖頭,“梨偏涼,梨膏糖也帶點涼性,你爹的津液虛,是氣虛不能生津,不是單純的‘燥’,涼性的東西會傷脾胃,脾胃更虛,津液更生不出來,反而會加重口渴、大便干的毛病。平時就讓他吃點溫軟的,比如小米粥、山藥粥,山藥能健脾,《本草綱目》說它‘益腎氣,健脾胃’,煮粥的時候放幾塊,不用多;別吃油膩的、生冷的,也別喝太多水,渴了就少喝幾口溫水,喝多了脾胃運化不了,還會積濕。”

            周老先生聽著,心里踏實了不少,握著岐大夫的手:“岐大夫,我聽您的,您說怎么治,我就怎么來,就是怕這藥要吃很久,麻煩你們?!?/p>

            “高齡補正氣,本來就慢,急不得?!贬蠓蚺牧伺乃氖郑澳氵@病,不是一天兩天得的,也得一天兩天補回來,我估摸著,得連續(xù)吃一年半的藥,期間每個月來復診一次,我根據(jù)你的脈象調(diào)整藥量——要是覺得有力氣了,黃芪、人參的量可以稍減點;要是痰少了,陳皮、白術(shù)的量也能調(diào),總之,得跟著你的身子變化來?!?/p>

            從那天起,周老先生就按岐大夫的方子吃藥。一開始,喝湯劑覺得苦,喝了就想吐,周兒媳就按岐大夫說的,在湯藥里加了一點點紅糖——不是白糖,白糖偏涼,紅糖溫,不影響藥效;連柏丸用姜汁炒過,也沒那么寒苦了。

            第一個月復診時,周老先生的氣色好了點,頭沒那么沉了,痰也少了些,能喝小半碗粥了。岐大夫摸了摸脈,左手脈重按能摸到一點了,只是還是弱,就把黃芪的量加了一點點,連柏丸還是三十丸,沒動——虛火還沒清透,不能減。

            到了夏天,天氣熱,周老先生有點怕熱,晚上睡不好,岐大夫就把湯劑里的干姜減了點,連柏丸還是用姜汁炒,沒加其他藥,只叮囑他晚上別開空調(diào),吹風扇也別對著頭吹,免得傷了正氣。

            秋天的時候,周老先生的手腳明顯有力了,能自己扶著拐杖在院子里走幾圈,大便也改成一天一次,不那么干了,痰只有早上起來會有幾口,白天基本不咳了。復診時,岐大夫笑著說:“老先生,你這正氣補得不錯,脾胃也醒了,接下來可以把人參的量稍減點,換成黨參,黨參補得平和些,免得補得太猛,反而生虛火?!?/p>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冬天最冷的時候,周老先生沒像往年那樣感冒,反而能坐在院子里曬太陽,還能和老鄰居下幾盤棋。岐大夫按“因時治宜”,在連柏丸里加了少量干姜煮在湯里,湯劑還是濃煎,叮囑他多吃點蘿卜燉排骨——蘿卜能理氣,排骨能補氣血,燉得軟爛,脾胃好消化。

            就這么過了一年半,開春的時候,周老先生再去岐仁堂,已經(jīng)不用家人扶了,自己背著小布包,走路穩(wěn)穩(wěn)的,面色紅潤,眼神也亮了。他一進門就喊:“岐大夫,我來啦!你看我這身子,現(xiàn)在比去年冬天,還結(jié)實呢!”

            岐大夫摸了摸他的脈,左手脈重按有力,右手脈也平緩有力,散大緩的脈象全沒了,舌苔也變得淡紅薄白,是健康的樣子?!袄舷壬?,您這脈,正氣已經(jīng)補回來了,脾胃也健了,不用再吃藥了——平時還是注意飲食,別累著,有空多散散步,身子就能一直穩(wěn)著?!?/p>

            周老先生高興得不行,從布包里拿出自己寫的書法,是一幅《黃帝內(nèi)經(jīng)》里的“上工治未病”,遞到岐大夫手里:“岐大夫,我沒什么能謝你的,寫了幅字,你別嫌棄——要不是你,我去年夏天都熬不過去,哪能有現(xiàn)在的身子?之前那些大夫,只看我咳痰,就開化痰的藥,差點把我治壞了,還是你懂中醫(yī),能辨清病根!”

            旁邊的小藥湊過來,好奇地問:“岐大夫,周老先生一開始痰那么多,您不化痰,反而大補,怎么痰就自己沒了呀?”

            岐大夫指著窗外的莊稼地,笑著說:“你看地里的莊稼,要是肥力足,長得壯,地里就不會積爛泥;人也一樣,正氣足了,脾胃能運化了,津液生得夠,濕濁排得出去,痰自然就沒了——這就是中醫(yī)的‘辨證施治’,不是看癥狀用藥,是看病根用藥,找對了根,補得準了,再難治的病,也能慢慢好起來?!?/p>

            那天的岐仁堂,艾草香里混著周老先生的笑聲,青石板路上的潮氣已經(jīng)散了,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落在藥柜上,也落在那幅“上工治未病”的書法上,暖融融的——就像岐大夫的醫(yī)術(shù),不慌不忙,找準病根,用一味味藥,把高齡老人的正氣一點點補回來,也把中醫(yī)辨證施治的道理,藏在了這日復一日的診病、抓藥里。

            后來,周老先生常帶鄰居去岐仁堂看病,每次都要跟人說:“咳痰不一定就要化痰,得找岐大夫辨辨,要是虛證,補一補,身子就好了——這中醫(yī)的道理,就得找懂行的人,才不耽誤事!”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已完結(jié)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