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向北,劉行舉親自相送,一直將厲延貞他們,送到了白水塘近前。在厲延貞的一再相勸之下,才算是決定返回盱眙。
在離開的時候,厲延貞的一首《憶遠》,終于讓小醉文破涕為笑。雖然,她并不懂得,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卻知道,這是厲大兄專門寫給自己的。
謝康再次,對厲延貞的應景而作的詩,發(fā)出了一番感慨。他還特別交待,讓厲延貞定要前往陽夏,他已派人先行一步,快馬前往陽夏稟報去了。
厲延貞對此,頗感到無奈。他內(nèi)心之中,還沒有真正的決定,是否前往陽夏。不過,在得知老師已經(jīng)有了安排后,便決定先行到陽夏走一遭。
到了地方之后,在視情況決定,是否要留在陽夏。
出城的時候,劉行舉帶著兄弟劉行實,早就等待在城門下。讓厲延貞驚訝的是,曾經(jīng)和他一起并肩御敵的囚徒軍,居然也都來了。
厲延貞離開,本來是隱瞞著其他人的,不知為何劉行舉,將囚徒軍也給帶了過來。
不過,從人數(shù)上來看,前來的囚徒軍并不是很多,只有二十七人,沒有看到其他的囚徒軍士卒。
這二十七個人,厲延貞都非常的熟悉。在無論是城頭之上,還是親仁坊張府,還是東城抵御叛軍,這些人都曾是時刻,跟隨在自己身邊的。
厲延貞本以為,這二十七個囚徒軍,也是前來給自己的送行的。卻不曾想,劉行舉告訴他,這二十七個人,是要跟他離開盱眙的。
厲延貞對此,很是感到錯愕不解。這些人,雖然他和劉行舉等人,習慣性的稱呼為囚徒軍。但是,盱眙城的百姓,此時可是將他們視為英雄般的存在。
盱眙城中,幾股守軍之中,就連此前隸屬府衙的武侯民壯等人,在盱眙城百姓心目之中,都沒有囚徒軍的威望高。
現(xiàn)在這些人,不僅沒有了頭頂上的罪名。而且,隨之而來的,還有朝廷的賞賜,在這種情況下,這二十七個人要跟自己離開,等于放棄自己大好的前程。
劉行舉告訴厲延貞,這二十七個人,都是自愿跟隨他離開的。其實,兩百囚徒軍之中,多數(shù)人都希望,能夠跟隨厲延貞離開。
不過,劉行舉考慮到,盱眙城正在面臨叛軍的威脅。所以,這些在沙場上幸存下來的囚徒軍,對盱眙城來說,十分的珍貴。所以,他不希望這些人,大部分都離開。
劉行舉非常清楚,經(jīng)過了一天一夜的戰(zhàn)場廝殺之后,這些囚徒軍的協(xié)同陣,已經(jīng)達到了非常熟練的地步。在盱眙城中,也只有他們這些人,能夠在戰(zhàn)場之上,迸發(fā)出驚人的戰(zhàn)力。
為了盱眙城的安危著想,所以劉行舉便在這些人之中,特意挑選了出了這二十七囚徒軍,讓他們跟隨厲延貞離開。
這些囚徒軍,確實對厲延貞非常的信服。雖說,在盱眙夜宴的哪一晚,也是厲延貞出謀劃策,將他們給擊敗的。
但是,此后在抵御李崇福所部進攻的時候,卻是厲延貞主動提出,讓他們這些人上的城頭。也是厲延貞親自帶領他們,和叛軍展開廝殺的。
他們也是憑借著,保衛(wèi)盱眙城的戰(zhàn)功,才能夠?qū)⒆约旱淖锩慈サ摹?/p>
這個時代的人,非常的重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