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自然都是托詞,楊延朗實則是想借機脫離隊伍,若能僥幸逃脫,也好急奔寧海衛(wèi),將此中情形急報戚弘毅將軍,以求增援。
只可惜楊延朗還是高估了倭寇的好心。
未等他比劃完動作,三兩個倭寇便早早舉起手中的大棒,一齊招呼過來。
楊延朗深知“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像一條泥鰍一般從棍棒的縫隙中滋溜一聲鉆出來,扛起背上的竹子,飛也似的逃回到隊伍中,才堪堪免了一頓毒打。
見楊延朗這般狼狽樣子,就連不茍言笑的漢子沈山也從嘴角揚起一點莫可名狀的苦笑。
他忍不住開口道:“這一招只能對付那些當你做人的人,可惜這些倭狗,只當我們做拉貨的牲畜?!?/p>
楊延朗聽罷,只好陪著悻悻一笑,此處無著,也只得尋著從別處下手。
正當此時,卻聽隊伍后又起騷動。
回頭望去,卻見那個被稱為“田爺”的佝僂老者力不從心,走走伏伏,不慎跌了一跤,便久久扛不起肩上的重擔,拖慢隊伍行進的速度,故此惹惱了那小西長官。
小西長官眼里不揉沙子,對勞工們一向暴酷嚴苛,見田爺老邁無力,已無甚利用價值,便借此機會發(fā)作,以儆效尤,遂將大棒高舉,正欲猛擊其頭,殺之而后快。
沈山見狀,哪肯容他?
只見他一把將肩頭竹木扔下,正欲舍身相救,卻眼睜睜看見那大棒落處,另有一白發(fā)老者舍身向前,舉臂相格,想要擋住那運足了力氣要致人于死地的大棒。
沈山心中驚駭,佩服其勇氣的同時,又想那白發(fā)老者以臂膀格擋大棒,何其傻也。
胳膊再硬,焉能擋大棒之威?
此一擊之下,雖能暫保田爺性命,可這白發(fā)老者的胳膊怕是要保不住了。
正這般想著,卻聽“咔嚓”一聲脆響,沈山心道不好,定是那白發(fā)老者的胳膊被活生生打折了。
想到此處,沈山不禁心生惋惜:勞工營中不養(yǎng)廢人,身殘與死無異??!
心念電閃間,沈山抬眼望去,卻看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一幕:只見那老者的臂膀一如往常,小西長官手中的大棒卻飛斷成兩截。
愣怔驚訝之余,又聽得旁邊楊延朗說話:“山哥,我家老爺子為你家老爺子拼命,若倭寇惱羞成怒,火并起來,還望山哥助我?!?/p>
原來楊延朗眼見白震山出手,怕事急生變,早已將背上竹木卸下,并抽出一根權作竹槍,以應對突發(fā)情況。
沈山聞言,心領神會,也抽出一根巨竹握在手中,其他勞工見沈山出頭,也緊隨其后,以壯聲勢。
小西長官并未立即發(fā)作,只因被白震山一身橫練震懾,暫時愣在當場罷了。
白震山曾任白虎堂掌門多年,不怒自威,自帶一種氣勢。
此刻,他虎目圓睜,怒視小西,咄咄逼人,竟盯得小西忍不住后退幾步,險些踉蹌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