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社科課程也很豐富,但都是比較基礎的課程,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興趣。
人文社科課程涵蓋米國歷史、世界歷史、米國地理、世界地理、經(jīng)濟學、公民素養(yǎng)等;科學課程涵蓋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物理科學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興趣類課程如計算機、演講等。
像人文社科和科學類的課程是呈現(xiàn)螺旋式上升的結(jié)構(gòu),即每個年級都會涵蓋這些課程,但隨著年級的升高知識面拓展更廣、難度更深。這種課程學習結(jié)構(gòu)能讓學生由淺入深地學***課程內(nèi)容,牢牢掌握基礎知識。
除了學術(shù)的學習,美國小學還安排了體育、音樂和美術(shù)課程。課后,米國小學的學生可以參加籃球、棒球、足球等體育活動,豐富課余生活。
小學班級沒有班主任的概念,每個班只有一個全科老師,幾乎教所有的課程。
這點和體制內(nèi)的老師教單科課程的方式不一樣。小學生通常下午3點就放學了,所以他們有很多時間去做課外活動。
很多米國小學家長會送孩子去課外班,從課后補習到體育藝術(shù)都有,輔導老師會監(jiān)督孩子完成作業(yè)并開展興趣課程。米國課程之語文通過大量閱讀培養(yǎng)的是批判性思維。
讀完一篇文章,老師喜歡丟下開放性問題,學生多會依據(jù)以自我經(jīng)驗為基礎的批判性思考,而不是去想文章作者的意圖是什么。
課程體系更注重學生對生活中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很多人覺得米國小學數(shù)學比體制內(nèi)數(shù)學簡單,這說法其實也沒錯。
他們的運算能力確實比不上中國學生,但他們在學習中接受的觀察、比較、猜想、分析、綜合等訓練中提升了邏輯推理能力,這是很多中國學生缺少的。
其實兩國教學還有個最大的不同點,那就是計算。中國學生是不允許使用計算器的,而米國學生考試都需要計算器。
這方面作者君沒辦法評判什么?因為都有自己的觀點,但是按照他們的邏輯那就是:
“我那既然已經(jīng)研究出了這東西,為啥還要讓學生去筆算,心算?那不是浪費時間嗎?”
老師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孩兒,長得非常漂亮。主要是性格隨和,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她。
看到葉風過來,老師立刻笑著問道:“我們的小可愛來了,讓我猜一下,是不是你是拼圖已經(jīng)做完了?”
葉風點點頭,說實話,這拼圖對他有些簡單,屬于只用眼忽略腦子就能完成的東西。但是被老師夸,他還是非常高興的。
“很好,我的小男孩太棒了!大家都可以看一下葉風的作品?!崩蠋熖岣吡寺曇簟?/p>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