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會議室里,新版中小學教材審定稿整齊地碼在長桌上。
周志高翻開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指尖撫過“楊靖宇冰原抗敵”“趙一曼獄中絕筆”的篇目,嘴角泛起篤定的笑意。
旁邊散落著被替換下來的舊教材頁,“愛迪生的媽媽”那篇文章的邊角已被標注“移除”字樣。
“這些外國故事不是不好。”周志高抬眼看向教材編寫組組長,語氣平靜卻擲地有聲,“但對龍國的孩子來說,知道楊靖宇啃樹皮守陣地,比知道愛迪生怎么孵雞蛋更有意義。”
“我們的教材,得先講好自己的英雄故事?!?/p>
編寫組組長連連點頭:“您放心,所有抗戰(zhàn)英雄篇目都配了實景圖片和音頻講解,還加了‘英雄足跡’研學指南。”
“孩子們讀完課文,能跟著線索去紀念館找實物,印象更深刻?!?/p>
教育部部長推門進來,手里拿著一份輿情報告:“周部長,教材改版的消息剛公布,網上就炸開了鍋?!?/p>
“支持的聲音占了八成,就是有些崇洋媚外的人在跳腳,說我們‘閉關鎖國’?!?/p>
“讓他們跳?!敝苤靖呓舆^報告,掃過那些陰陽怪氣的評論,冷笑一聲,“昨天還有人拿漂亮國士兵遲到被民眾讓行的事炒作,說人家‘軍民同心’。這不是笑話嗎?”
話音剛落,老鄭拿著手機走進來,屏幕上正顯示著熱門微博:“周部長,您看這個評論,剛被頂上熱搜第一?!?/p>
周志高湊近一看,那條評論寫著:“龍國士兵永遠不會出現遲到這種低級錯誤!”
下面跟著幾萬條點贊和回復,有人曬出抗洪士兵啃著饅頭睡在堤壩上的照片,有人貼出地震中戰(zhàn)士徒手挖廢墟的視頻,清一色的“最可愛的人”刷屏。
“這就是民心?!敝苤靖甙咽謾C遞給眾人,“漂亮國的士兵需要民眾讓行,我們的士兵卻在洪水里用身體筑墻,在地震后第一時間沖進災區(qū)。”
“誰真正守護民眾,老百姓心里有數?!?/p>
教育部部長立刻表態(tài):“我們馬上聯合國防部,制作‘英雄在身邊’系列短片,把現役士兵的訓練日常、救災瞬間拍進去,在教材配套APP上同步上線?!?/p>
“讓孩子們知道,英雄不是只在歷史里?!?/p>
當天下午,#龍國士兵不會遲到#的話題沖上熱搜榜首。
有網友翻出十年前的舊聞:南方洪災時,某部士兵連續(xù)行軍二十小時抵達災區(qū),渾身泥濘卻沒人喊累。
還有網友曬出自己的經歷:地震后被困,是士兵用雙手刨開瓦礫救了他,自己的指甲全掀了也沒吭聲。
反觀那些炒作“漂亮國士兵”的賬號,此刻已被網友的評論淹沒。
“龍國士兵救災時從不遲到,你們怎么不說?”“人家讓行是因為遲到,我們士兵連吃飯都在趕路,能一樣嗎?”
幾個跳得最歡的賬號,很快就因“造謠引戰(zhàn)”被平臺封禁。
周志高看著網上的輿論走向,對老鄭道:“讓宣傳部門趁熱打鐵,把這些真實故事整理成小冊子,發(fā)到每個學校?!?/p>
“再組織‘士兵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親眼看看,守護他們的英雄是什么樣子。”
一周后,京城實驗小學的操場上,駐京部隊的戰(zhàn)士們正在演示隊列訓練。
陽光下,他們的動作整齊劃一,腳步聲震得地面微微發(fā)麻。
五年級學生王小宇舉著相機,不停地按下快門:“叔叔,你們每天都要練這么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