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從皇宮離去以后,便徑直回了將作監(jiān)。為《論語》作注乃是大事,饒是虞南風同意此事,他也得提前跟老人通過氣才好。
到了衙房,老人依舊在鋪展的白紙上謄寫《論語》,那副神態(tài)自然,渾然天成一派宗師風范,令人不自覺便心曠神怡。
王平也不叨擾,安心侍立一旁欣賞起來。一旁自有負責模子雕刻的工匠與書吏,書吏正小心地扇干墨跡,將紙張收回盒中。
又是一段寫完,王平望著那紙張上的內容,看得入神出竅,竟連虞南風何時停筆都未曾察覺。
虞南風見狀,放置好筆墨,低頭瞥了眼紙上的內容,不禁眼露好奇之色,捋須開口問道:
“王平啊,老夫觀你出神許久,可是老夫寫的內容,有何不妥?”
“并無不妥,”王平拱手道,“只是小子心中忽生困惑,不知虞老能否撥冗為小子解惑?”
“哦?”虞南風捋須帶笑,淡淡說道,“老夫倒是好奇,到底是何問題,竟能使咱們六元及第的狀元郎都感到困惑?不妨說來聽聽?!?/p>
“如此,小子便謝過虞師了。”王平神色認真,“小子之困惑,便在于——斷句!”
“斷句?”
斷句簡而言之就是截斷句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多一字少一字,乃至停頓之處不同,都可能讓原本的文意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大宣的書籍,尚無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斷句,稍有錯誤便會影響對典籍的理解。按王平所想,他欲將《論語》打造成類似教科書的范本,斷句不清的情況斷然不能出現(xiàn)。
“對,”王平點頭道,“斷句即截斷句式。因為一句話中,若是截句截在不同位置,那所體現(xiàn)的文意主旨,便會隨之迥異。”
“比如這句……”
王平擺手一禮,走到桌案旁,鋪好一張嶄新白紙,提筆蘸墨,手腕輕轉,須臾間便寫下一行清晰的字跡:
“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蘿卜不可少工錢不得。”
放下筆之后,王平轉頭,看向一直在旁觀看的虞南風說道:
“虞師且看,就是這句?!?/p>
“虞師不妨試試如何斷之?”
早已將字跡看在眼中的虞老頭灑然一笑,捋著花白的胡子,自信地說道:“此句如此簡單,以你小子六元及第的才氣,又豈會斷不出來呢?”
“罷了……不管你小子葫蘆里是在賣什么藥,老夫便陪你試上一試。”
說罷,虞南風便走到王平讓出的位置,從他手中接過筆,心中似已有了成竹。
“不知虞師是如何斷的?”王平臉上露出別有深意的笑容,出言問道。
“小子且看。”虞南風言罷,提筆蘸墨,笑著在紙上寫下:
“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蘿卜不可少工錢不得?!?/p>
王平看罷之后心中了然,淡然一笑后說道:“虞師且慢,小子卻有不同見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