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的奏疏僅一日半后就直接到達嘉靖的案頭。連續(xù)兩年都有三邊巡撫被亂兵殺死,使嘉靖大為震驚。
“我國家建都北平,以宣大薊州為肩背,以遼東為左臂,謂其外與虜接而內(nèi)距京師不遠也。故先朝謀臣于此數(shù)鎮(zhèn)恒注算焉。
正德中,北虜突入宣大,寇白羊,南逼居庸近矣。巳而見我軍三面至,虜則遁去,卒無所得。于時兵何卒力,將何卒良,至今人有傳其事者,可為訓乎!”
中極殿中,被緊急召來開小朝會的內(nèi)閣、武定侯、兵部尚書侍郎、戶部尚書侍郎低頭聽嘉靖大發(fā)感慨。
“從來未有事,竟出嘉靖朝!堂兄在位時,為何三邊將士用命,屢有大斬獲,至朕登極,居然年年兵變,以至于亂兵前后當眾斬殺兩名巡撫?”
楊廷和想了一下,安慰道:“大行武宗皇帝在位時信用邊將,江彬錢寧之流殺良冒功,先帝受其所惑,越級擢拔,內(nèi)閣是不認他們的軍功的!
我等內(nèi)閣多次勸諫先帝遠離邊將佞臣,先帝置若罔聞,以至于春秋壯年被江逆所害!
邊關(guān)事務(wù)崩壞,其實自先帝始,只不過今日才爆發(fā)出來!”
喬宇這才知道什么是政治,難怪楊廷和能當幾十年的首輔!
嘉靖不耐煩地撇過把責任推到堂兄身上的話題,指著奏疏怒火中燒:“代王所報,親見張文錦被殺于王府門口,至今未見鎮(zhèn)守太監(jiān)、總兵、大同府縣等人奏疏,莫非亂兵將其或殺或囚,那大同還是大明之大同嗎?
喬尚書,你看調(diào)哪路兵馬平定大同兵變?”
喬宇出列奏道:“陛下,亂兵未加害宗藩,可見并無反意!此乃張文錦撫馭失宜,賈鑒督工嚴刻,激眾致變。
微臣曾聽說過一句話:讓箭矢先飛一會兒!想那大同,不至于大小文武官員被一鍋端,我相信以大同之大,定不乏忠貞報國之士,待后續(xù)奏疏到來,再做決定不遲!”
嘉靖突然想起來還有一位翰林任戶部員外郎,他看向?qū)O交,問道:“孫先生,那楊植尚在大同吧?”
孫交苦澀回道:“是!”
大明開國以來,從未有三鼎甲翰林身陷匪巢的!這會不會成為后世笑柄?
楊廷和自然要為朝廷開脫,說道:“楊植乃自告奮勇選擇去大同任職的,是他本人自視甚高,輕身犯險,怪不得別人,于朝廷何干?
我等入仕,遇事莫不如臨深履薄,戰(zhàn)戰(zhàn)兢兢!可見楊植年少輕狂,不堪大用!”
孫交、喬宇也不禁懷疑起來:那楊植似乎就長了一張嘴,總是智珠在握的樣子,今天真的栽倒在大同了!
嘉靖也不多說,對楊廷和道:“內(nèi)閣草詔:派遣一名兵部侍郎前往大同宣讀赦免叛軍的圣旨;任命宣府都御史巡撫大同查明兵變經(jīng)過及損失,安定軍民;另派一名都指揮使任大同總兵!
喬尚書,你與內(nèi)閣商量一下人選!”
喬宇飛快地把兵部和三邊夠級別的文武官員在腦海中篩選了一下,躬身回道:“兵部左侍郎李昆可任天使,宣化巡撫李鐸可暫時就任大同巡撫?!闭f著他看看武定侯。
郭勛出列道:“京營都指揮使、提督巡捕參將桂勇可為大同總兵?!?/p>
嘉靖沒有出過宮門,朝臣基本上只認識參加經(jīng)筵的人員,再下一級的官員就要靠廷推了,聞言點點頭道:“可!”
小朝會散去,眾人告辭皇上忙著去制詔、鑄印、通知。嘉靖乘步輦來到書房文華殿,還未坐定,司禮監(jiān)值守少監(jiān)急急又送來一封奏疏:“陛下,大同六百里加急軍報!”
嘉靖心中一突,不知道又有什么壞消息,急忙打開奏疏親自瀏覽。
“快將內(nèi)閣、兵部、戶部召回中極殿,再把羅掌院也召過來!”
小朝會后這些大臣剛走進文淵閣,就被太監(jiān)又召到中極殿,連同羅欽順的一群大臣又行朝常禮見過嘉靖,肅立聽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讀楊植的奏疏。
楊植在奏疏中好似開了天眼,把兵變的前因后果敘述一遍,然后說明大同的現(xiàn)狀,除察院之外,各個官府衙門全被亂兵焚毀,大同有頭有臉的官員趁夜逃出大同城,自己親率倉丁擊退來搶劫的亂兵保住戶部倉庫,并接應(yīng)了逃出城外的官員,不料太監(jiān)、總兵參將游擊、都司、府縣,從床上爬起來慌張?zhí)用尤欢紱]有帶印信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