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走后,大家翻開《圣經(jīng)傳》瀏覽起來,惠慶翻到《出米昔爾記》那一章的傳,趕緊讓眾人來看。
原來狀元注解說西域胡人讀為埃及者,即崦嵫也,匈奴讀為焉支,所以埃及即甘肅;《出米昔爾記》也可以寫成《出埃及記》。摩西者,即佛祖喬達摩西達多也。胡人口口相傳,只記得佛祖名字中間的兩個發(fā)音,稱佛祖為摩西。
老子出關(guān)化胡點化喬達摩西達多,佛祖帶著信眾北上,逝于途中,所以屈原有詩云“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即是說不要停留甘肅,要盡早離開。
惠慶對李福達道:“今日觀狀元公所著《圣經(jīng)傳》,在下不由得恍然大悟:李祭司過往種種,正是帶領(lǐng)迷途羔羊重走長征路!
你從甘肅山丹衛(wèi)來到洛川,帶著我們過黃河來到板升城,可謂小出埃及;
你從板升城帶領(lǐng)眾人去耶路撒冷,可謂大出埃及!
一切種種,在古書中莫不有徵,既然說望崦嵫而勿迫,那我們看到崦嵫山就不要過去,明天繼續(xù)西進。只是不知道下一個紅海在何處?”
氈帳中一名韃子旅帥急切說道:“惠太師,看看狀元公怎么說的!”
惠慶正要繼續(xù)往下看,被李福達一把攔住道:“且慢!造物主創(chuàng)造萬物,就是讓我們自由的!如果造物主安排了每個人的命運,并把命運展示給每個人看,那世人的種種努力還有什么意義?
我們只須一路向前,莫問前程!
如果大家要問我命運,在下一言以蔽之:敬天法祖者上西天極樂世界,背棄天道者下十八層地獄!”
帳內(nèi)秀才童生嘆服道:“祭司之胸懷無人可及,正合莊子‘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之自由!”
一夜無話,次日太平軍離開居延海繼續(xù)向西,出埃及穿越沙漠來到哈密地界。
哈密地界上,畏兀兒人在綠洲定居農(nóng)耕,韃子在草原游牧,各一半一半的。
畏兀兒人和烏斯藏的土蕃人差不多,定居在河谷中,定居、農(nóng)耕且匠作技術(shù)遠不如大明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們對大明非常恭順。
但是今天他們吃驚地看到從東邊來了一群龐大的車馬隊,車馬隊停留在小鎮(zhèn)邊上。穿鴛鴦襖的明軍騎兵和頭上扎著十幾個小辮子的韃子騎兵三三兩兩沿河谷上下拜訪,把周邊十幾個村子的村長和阿凡提們請到鎮(zhèn)里的集市上來開會。
一位通事模樣的人笑著說道:“好叫各位尊貴的長者得知,我們是太平軍,路過吐魯番前來征糧。”
村長們見多識廣,在瓜州、嘉峪關(guān)見過明軍,在哈密城見過畏兀兒的忠義王的軍隊,偶爾滿速兒的韃軍也會來搶劫,但是從來沒有聽過漢韃混編的太平軍。
一名阿凡提小心翼翼說道:“軍爺,敢問你們的太平軍打哪來的呀?”
通事自豪地說:“我們都是爺火華的圣戰(zhàn)士,要去耶路撒冷建立太平天國!”
阿凡提們聽到來人也是信爺火華的,放下心來。自從滿速兒信了爺火華入了回教,就大模大樣地以蘇丹自居,開始約束部下不再搶劫,而是搞起來農(nóng)商業(yè)。
“天下信爺火華的都是兄弟姐妹,所以我們今天路過此地,特向諸位征糧!”
集市上來趕集的村民聽到此言一片嘩然,村長們和阿凡提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以爺火華的名義征糧,在臺階下議論一會,還是那名膽大的阿凡提問道:“敢問軍爺,去耶路撒冷圣戰(zhàn)云云,出自哪里的經(jīng)書?”
通事也不答話,反問道:“你們既然是有經(jīng)人,那你們的經(jīng)書呢?”
小鎮(zhèn)的村長趕緊去經(jīng)堂里小心翼翼捧出一個盒子回到集市,當著在場人的面打開盒子,虔誠道:“這本經(jīng)書,是五十年前,我們周邊幾個村子的阿凡提親手抄錄下來的,一直保存完好,蘇丹滿速兒汗前些年來瞻仰過,贊不絕口!”
太平軍的通事走過去拿起經(jīng)書翻看一下,笑了一聲,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火折子一晃燃起一團火焰,就往經(jīng)書上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