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為了別的考量,那他們還有可能離嗎?玉和再等幾年,也不過十六七,她等得起。然而萬一不離呢?萬一他們有了孩子……
何昱深因玉和提起木蘭,正是課上教的書,作為先生的自覺便上來了,故作嚴(yán)肅地拿指尖點點石桌子,“既說到木蘭辭,考考你,剛才說的書還記得多少?”
玉和仍計算著一腦子的事情,心不在焉的,“記得…幾句。”
何昱深斜眼瞥她,“幾句也行,背來聽聽?”
“唧唧復(fù)唧唧…”玉和捧起雪耳羹,慢慢喝了一口。
何昱深真給她氣笑了,“就沒了?”
“呃…潤潤喉嘛,嗯…”玉和懶懶地望了眼何昱深,心下難受,他和她差了這么至關(guān)重要的該死的幾年,他十九,勢必要盡快成家的了,她卻還差一點點、永遠(yuǎn)都差那么一點點才到十三。他若有心,要等她兩年,也不是辦不到,畢竟她是公主?。〉『蜗壬粝『惫?,也早和皇后的寧和姐姐一起了,哪輪得到她……玉和暗嘆了口氣,在心里狠狠瞪了何昱深一眼,賭氣道,“只記得一句: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馬鞭,南市買馬嘴套,北市買…哦這個才是馬鞭?!?/p>
何昱深眉一皺,要訓(xùn)她都不知從何開口。玉和不是明宇,平常絕不至于此,看來是真的沒心思念書了??烧f到底,她這樣心思渙散,又該怪誰呢……
玉和見他愁眉不解,倒又討好地笑道,“小何先生,你說他們怎么這樣規(guī)劃集市啊?都是賣馬的東西,怎么分拆在四處賣呢?”
何昱深知她是故意岔開話來,逃避挨罵,但她既問了問題,他便仍是耐心道,“這里只是要表明木蘭四處奔波,為從軍做準(zhǔn)備,買什么不是很緊要的?!庇窈秃献鞯攸c點頭,眼睛亮晶晶地望著他。何昱深笑道,“一時不慎,著了你的道。我既說了買的東西不要緊,也不好訓(xùn)斥你背錯了?!?/p>
玉和對著碗笑得小肩膀一抖一抖,“你還把書都解了呢~這句體現(xiàn)的是木蘭準(zhǔn)備從軍的決心和行動,對不對?哈哈~小何先生對我最好了?!?/p>
何昱深笑著隔空點點她,“休息夠了沒?回去上課了!”
兩人一路閑聊著回書閣里,玉和心情明顯變好了,下半節(jié)何昱深講書講得很順利。午時將至,整卷《木蘭辭》全部講完,正落在“安能辨我是雄雌”那一句。何昱深讓玉和來解,玉和耍賴說她解不了,還是請小何先生回去問問林大小姐吧。何昱深無奈,自己勤勤懇懇解給她聽,便散課了。
宮人送了何昱深出去,玉和仍待在書閣里做功課,貼身侍女在一旁邊磨著墨,邊輕聲報告今日宮里的大小事情,忽然插了一句,“公主先吃口東西吧?!?/p>
玉和聽話地伸手抓了塊白玉糖糕塞嘴里,低頭繼續(xù)抄書,“接著說,剛才你說四皇兄今天進(jìn)宮了,干嘛來?”
“還沒進(jìn),應(yīng)該快到了。北月派了人來探望四皇子妃,陛下在欲雪閣設(shè)午宴,便宣了四皇子進(jìn)宮?!?/p>
“皇子妃呢,不一起來?”
“沒聽說?!?/p>
玉和翻過一頁書,繼續(xù)低頭抄著,安靜一笑。看來父皇是打算在北月使臣面前怒斥一頓四皇兄,先給北月那邊消消氣。父皇一發(fā)龍威,北月使臣怎么都要和婉勸兩句吧?他們口風(fēng)一軟,父皇便能趁勢和他們和談,商討怎么一起勸四皇子妃不和離。若把北月人都勸得倒了戈,四皇子妃再堅持和離,便是不識大體了。
“四哥慘了,”玉和對著書說。正抄到那句“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她看也不看,低頭默寫在宣紙上。
侍女聳聳肩,“陛下接見侍臣,哪個王爺皇子都不召,單叫了四皇子來,還不是看在他有個北月皇子妃的份上,讓他露露面?有什么慘的?!?/p>
玉和抬頭,指間夾著湘竹筆,笑了,“你笨不笨?父皇是叫他來認(rèn)罰的,一場鴻門宴,四哥等一下又要生氣回府打人了?!惫P端抵著下巴想了想,“我們幫幫他吧?!?/p>
侍女一臉不贊同,勸道,“既是陛下要罵,公主何必趟這渾水呢?!焙螞r公主幫了,人家也不知感激。四皇子那人,宮里還有誰不知道的?最是個嘴上將軍,臉皮城墻??湛诎籽?,就敢把白說成黑的,過后一縮脖子一涎臉,當(dāng)自己沒說過、沒做過。真真是龍生九子,都不說她們公主了,單比她們小六王爺,簡直都看不出是同一個爹生出來的。
玉和笑道,“畢竟是我皇兄。再說了,我能做什么?不過是想讓他不要被罵那么慘罷了。這次北月來,一來是送林家的嫡媳婦來,二來是給四皇子妃撐腰。這兩宗事,說來說去總是我們理虧,父皇作為大盛天子,為了面子也得狠狠收拾四哥一頓給人看。但其實我們真的對北月人都那么差嗎?不是呀!你看看林大小姐對四皇子妃的妹妹?招待得無微不至,聽說還專門給她置了個小客院,讓她住的舒舒服服。這么多年了,一次都沒聽說皇子妃的妹妹吵說要回北月。連我六哥哥上次從南邊帶回來的桂花秋露,還沒來得及進(jìn)宮獻(xiàn)父皇呢,首先就拿了兩壺過去給她們?!庇窈晚樏忌蒲?,溫和一笑,“等四哥進(jìn)宮來,你給他提個醒,讓他在席間盡量說一下我們大盛的這些善意,估計北月也能好說話些。畢竟比鄰友國,都是兄弟之邦嘛,還是和和氣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