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春到江南花自開 > 第36章 朱熹是怎么走上圣壇的(第2頁)

            第36章 朱熹是怎么走上圣壇的(第2頁)

            那沈三如卻是堅信不疑,說道:“正所謂無風不起浪,監(jiān)察御史沈繼祖就曾彈劾朱熹六大罪和其他的罪行呢?!?/p>

            沈繼祖彈劾朱熹這事趙旋還真是知道?!端问贰幾诒炯o》和《宋史。朱熹傳》中都記載了此事,卻是沒有寫明彈劾的具體內(nèi)容。

            但是南宋有一個叫葉紹翁的人,就寫“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钡淖髡摺懥艘槐居涗浤纤胃咦?、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事跡的《四朝聞見錄》。葉紹翁的這本書在史學界認可度很高,因為這個葉紹翁不是官員,傾向性比較小。

            可不巧的是這個葉紹翁雖然不是官員,但是特別推崇理學,更加崇拜朱熹。所以就把沈繼祖彈劾朱熹的罪狀一條條給羅列了出來,然后逐一進行反駁。這反而給了后人了解到朱熹被彈劾的具體內(nèi)容。

            更巧的是這還不是孤證。南宋時期的史學家李心傳在他的《道命錄》中也完整的記錄了《沈繼祖劾晦庵先生疏》。朱熹號晦庵,所以這里的晦庵先生就是朱熹了。

            朱熹死了27年后,才被崇尚理學的宋理宗捧上神壇。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正月,贈太師,追封信國公;紹定三年(1230)九月,改封徽國公;淳佑元年(1241)正月,詔恩從祀孔廟。

            除了宋理宗之外,以后歷朝歷代都沒有對朱熹再有過追封。朱熹之所以在后世影響那么大,宋理宗把他抬進孔廟,只是第一步,明太祖朱元璋則對朱熹地位的鞏固,起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

            元朝只有極少的科舉,主要沿襲了宋制,也就沒有必要多說了。到了明朝,朱元璋得了天下,要舉行科考了,但是怎么看四書中的《孟子》不順眼,因為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朱元璋剛剛立朝,正在加強中央集權(quán),為了收回權(quán)力,他甚至連宰相制度都廢除了。如果人家拿孟子的話攻擊他,那不是授人口實。氣得朱元璋罵道:“如此荒謬之言,哪里像臣子說的話?”、“倘此老在今日,豈可免我一刀”。馬上就命令將孟子逐出文廟,不得配享。并發(fā)狠地說,諸大臣“有諫者以不敬論,且命金吾射之”

            但是孟子自從被王安石捧上了圣壇,是得到了大眾的認可的,可不是朱元璋說不行就不行的。第二年朱元璋看到反對自己此事的聲音太大,無奈下了一道諭旨說:“孟子辨異端,辟邪說,發(fā)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算是極不情愿地把孟子的牌位又給請了回去了。

            為了對抗孟子言論,朱元璋發(fā)現(xiàn)了朱熹的《四書集注》,對其中的三綱五常十分欣賞,畢竟朱熹說了“君為臣綱”、“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而且也朱熹也姓朱,甚至朱元璋還差點認朱熹為先祖。

            朱元璋最終沒有把《孟子》從“四書五經(jīng)”中拿掉,只是下令將書中涉及到的令他不愉快的80多條全部刪掉,讓天下讀書人讀新版的《孟子》,這本書就是當時科舉考試學習的《孟子節(jié)文》。

            關(guān)鍵來了,朱元璋一邊閹割《孟子》,一邊又下令以朱熹批注的《四書集注》為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這也就逐漸開始了禁錮了后世思想的八股取士。至于后來的清朝,因為是少數(shù)民族入關(guān),也認識到朱熹的言論方便統(tǒng)治,于是也延續(xù)了這個標準。

            這樣一來就好理解了,朱熹的《四書集注》成了高考的指揮棒,誰敢不認真學,誰敢不尊崇?潛移默化之下,三綱五常也就烙印在了百姓和士子的觀念中了。于是朱熹在神壇上開始爍爍放光了。

            但是在宋朝沈繼祖彈劾朱熹之時,朱熹還只是一個普通的官員,并沒有被神化。所以彈劾朱熹也不是多大的事情,也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朱熹被彈劾了六大罪狀和許多小罪,其中六條大罪是:“熹之不孝其親,大罪一也?!?、“熹之不敬于君,大罪二也。”、“熹之不忠于國,大罪三也。”、“玩侮朝廷,莫此為甚!此而可忍,孰不可忍?熹之大罪四也?!?、“其言意何止怨望而已?熹之大罪五也。”、“其為害于風教大矣!熹之大罪六也”。

            至于其他的罪行,還有十幾條,這里就就列舉幾條。其中就有“又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謂其能修身,可乎?冢婦不夫而自孕,諸子盜牛而宰殺,謂其能齊家,可乎?”、“發(fā)掘崇安弓手父母之墳以葬其母,而不恤其暴露,謂之恕以及人,可乎?”、“開門授徒,必引富室子弟,以責其束修之厚。四方饋賂,鼎來踵至,一歲之間,動以萬計,謂之廉以律己,可乎?”

            無巧不成書,朱熹被趕出臨安前的《落職罷宮祠謝表》也流存于后世。趙旋還認真的拜讀過。朱熹在這篇謝表中寫道:“有母而嘗小人之食,可驗恩衰;為臣而高不事之心,足明禮闕。以至私故人之財而納其尼女,規(guī)學宮之地而改為僧坊。諒皆考覆以非誣,政使竄投而奚憾?!?/p>

            在謝表的最后,朱熹寫道:“臣敢不深省昨非、細尋今是”。

            喜歡春到江南花自開請大家收藏:()春到江南花自開

            已完結(jié)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