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郡(今甘肅張掖)柳谷口水流暴漲,沖出一塊背負圖形的寶石,形狀像靈龜,豎立在河流西面,上面有石馬七匹以及鳳凰、麒麟、白虎、犧牛、璜玦、八卦、星宿、彗星的圖像,還有文字“大討曹”。朝廷下詔公告天下,認(rèn)為是吉祥的征兆。任縣縣令于綽帶著圖像去請教巨鹿人張臶(jiàn),張臶秘密對于綽說:“神明預(yù)知未來,不追究已往,祥瑞征兆先顯現(xiàn),然后國家的興廢隨之而來。如今漢朝已亡很久,魏國已得天下,怎么還會追興漢朝的祥瑞呢!這塊石頭,是當(dāng)今的變異而預(yù)示未來的符瑞啊?!?/p>
明帝派人到吳國用馬匹換取珍珠、翡翠、玳瑁,吳主孫權(quán)說:“這些都是我用不著的東西,而可以換來馬匹,我何必吝惜呢!”全都給了魏國。
魏明帝青龍四年(丙辰年,公元236年)
春季:吳國鑄造大錢,一枚當(dāng)五百枚小錢。
三月:吳國張昭去世,享年八十一歲。張昭容貌莊重嚴(yán)肅,很有威風(fēng),吳主孫權(quán)以下,全國都敬畏他。
夏季,四月:后主劉禪到湔縣(今四川都江堰市西),登上觀阪(今都江堰市西觀景臺),觀看汶水(岷江)水流,十天后返回。
武都氐王符健請求投降蜀漢;他的弟弟不跟從,率領(lǐng)四百戶投降魏國。
五月,乙卯日:樂平定侯董昭去世。
冬季,十月,己卯日:明帝返回洛陽宮。
甲申日:在大辰星(心宿二)位置出現(xiàn)彗星,又在東方出現(xiàn)彗星。高堂隆上書說:“大凡帝王遷都建城,都先確定祭天(圜丘)、祭地(方澤)、南北郊祀(祭天地)、明堂(布政之所)、社稷(土地神谷神)的位置,恭敬地供奉。將要營建宮室,則宗廟為先,馬廄倉庫次之,居室最后。如今圜丘、方澤、南北郊祀、明堂、社稷的神位尚未確定,宗廟的制度又不符合禮制,卻大肆修飾居室,士民失業(yè),外人都說‘后宮的費用與軍國開支幾乎相等’,百姓不堪重負,都有怨怒?!渡袝氛f:‘上天的聽聞來自我們民眾的聽聞,上天的明察來自我們民眾的明察。’是說上天的賞罰,依從民眾的言論,順應(yīng)民眾的心意。用櫟木做椽、住低矮宮室,是唐堯、虞舜、大禹用以垂示皇風(fēng)的做法;玉飾的臺、美玉的室,是夏桀、商紂觸犯上天的原因。如今宮室過于盛美,天上彗星光芒耀眼,這是慈父懇切的訓(xùn)誡。應(yīng)當(dāng)尊崇孝子恭敬驚懼的禮節(jié),不宜忽略,以加重上天的憤怒?!备咛寐《啻螒┣羞M諫,明帝很不高興。侍中盧毓進言說:“臣聽說君主圣明則臣下正直,古代圣王唯恐聽不到自己的過失,這正是臣等不如高堂隆的地方啊?!泵鞯鄄畔麣狻1R毓是盧植的兒子。
十二月,癸巳日:潁陰靖侯陳群去世。陳群前后多次陳述政事得失,每次上密奏,都銷毀草稿,當(dāng)時的人和他的子弟都不知道內(nèi)容。議論的人有的譏諷陳群身居高位而拱手沉默;正始年間(曹芳年號),詔令編纂群臣上書為《名臣奏議》,朝中官員才見到陳群的諫言,都為之嘆息。
袁子(袁準(zhǔn))評論說:有人說:“少府楊阜難道不是忠臣嗎!見到君主的過失就激烈地抗?fàn)?,和人談話沒有不提及的?!被卮鹫f:“仁者愛人,施之于君叫做忠,施之于親叫做孝。如今作為臣子,見到君主失道,直接詆毀其過失并宣揚其惡行,可算是正直之士,但不算忠臣。所以司空陳群就不是這樣,他談?wù)摻K日,不曾言及君主的過失;上書數(shù)十次,外人不知道。君子認(rèn)為陳群在這一點上可稱長者了?!?/p>
乙未日:明帝巡幸許昌。
下詔命公卿舉薦才德兼?zhèn)湔吒饕蝗?,司馬懿舉薦兗州刺史太原人王昶應(yīng)選。王昶為人謹(jǐn)慎忠厚,為他的侄子取名王默、王沉,為兒子取名王渾、王深,寫信告誡他們說:“我用這四字(默、沉、渾、深)作為名字,是要讓你們顧名思義,不敢違背。事物速成則早亡,晚成則善終。早晨開花的草,傍晚就凋零了;松柏的茂盛,隆冬嚴(yán)寒也不衰敗。所以君子要警惕于闕黨童子(孔子批評的急于求成者)。能夠以屈為伸,以讓為得,以弱為強,很少有不成功的。詆毀和贊譽,是愛憎的根源,也是禍福的關(guān)鍵。孔子說:‘我對于別人,詆毀了誰?稱贊了誰?’以圣人的德行尚且如此,何況平庸之輩而輕易詆毀或贊譽呢!別人詆毀自己,應(yīng)當(dāng)退而反省自身。如果自己有可被詆毀的行為,那么他的話就是對的;如果自己沒有可被詆毀的行為,那么他的話就是虛妄的。對的就不要怨恨對方,虛妄的對自身也無害,又何必報復(fù)呢!諺語說:‘御寒莫如厚皮衣,止謗莫如自修身。’這話確實可信??!”
魏明帝景初元年(丁巳年,公元237年)
春季,正月,壬辰日:山茌縣(今山東長清東南)報告出現(xiàn)黃龍。高堂隆認(rèn)為:“魏國得土德,所以祥瑞黃龍出現(xiàn),應(yīng)當(dāng)更改歷法(正朔),變換車馬服飾的顏色(服色),以彰顯神圣的政治,改變百姓的視聽。”明帝采納了他的建議。三月,下詔改年號為景初,以本月(三月)為孟夏四月(即改歷法,以建丑之月為正月,則原來的三月就成了四月),服飾顏色崇尚黃色,祭祀用的牲畜用白色,這是遵從土德(土克水,水尚黑,故犧牲用白)。改稱《太和歷》為《景初歷》。
五月,己巳日:明帝返回洛陽。
己丑日:大赦天下。
六月,戊申日:京都(洛陽)發(fā)生地震。
己亥日(疑誤,或為他日):任命尚書令陳矯為司徒,左仆射衛(wèi)臻為司空。
主管官員奏請尊武皇帝(曹操)為魏太祖,文皇帝(曹丕)為魏高祖,皇帝(曹叡)為魏烈祖;這三位祖先的宗廟,萬世不毀。
孫盛評論說:謚號用以表彰行為,宗廟用以保存容貌。沒有還在當(dāng)世就預(yù)先制定祖宗稱號,人還在世就預(yù)先自我尊崇顯揚的。魏國的官員們在這件事上失去正道了。
秋季,七月,丁卯日:東鄉(xiāng)貞侯陳矯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