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她就要離開了,這些曾經(jīng)陪伴她的書,會以另一種方式留在校園里,陪伴更多像她當年一樣的學弟學妹。
又聊了一會兒,拾穗兒才依依不舍地準備離開。
走到圖書館門口,劉阿姨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布包,塞到她手里:“這是阿姨自己做的蛋糕,你帶著路上吃。回戈壁那邊要是缺什么,就給阿姨寫信,阿姨雖然幫不上大忙,但總能聽你說說話?!?/p>
拾穗兒捏著溫熱的布包,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
她用力點頭,深深鞠了一躬:“阿姨,謝謝您這四年的照顧。記得我剛來時,連普通話都說不好,是您一直鼓勵我;我勤工儉學累了,是您給我塞吃的;我想家了,是您陪著我說話……這些我都記在心里。等我把學校建起來,一定給您寄照片,讓您看那里的星星,看孩子們讀書的樣子?!?/p>
“好,阿姨等著。”
劉阿姨揮著手,眼角也泛著紅,“路上注意安全,到了那邊記得報平安?!?/p>
拾穗兒和楊桐桐轉身離開,走了幾步,她忍不住回頭望去,劉阿姨還站在圖書館門口,揮著手,陽光灑在她花白的頭發(fā)上,像鍍了一層金邊。
閱覽室的窗戶里,能看到學弟學妹們低頭看書的身影,那些她留下的書,正被一雙雙手捧在手里,扉頁上的寄語,正被一雙雙眼睛認真閱讀。
往宿舍走的路上,晚風帶著梧桐葉的清香掠過臉頰,夕陽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像兩條舍不得分開的線。
楊桐桐看著拾穗兒手里被攥得溫熱的布包,笑著打趣:“劉阿姨對你是真上心,這沙棗糕一看就是特意給你做的,換別人可沒這待遇?!?/p>
拾穗兒把布包貼在胸口,指尖輕輕摩挲著粗糙的布料,眼眶還帶著未干的濕潤:“這四年在圖書館,阿姨就像家人一樣。還有陳陽,陪我備賽、查支教資料,幫我搬書、帶吃的,要是沒有他們,我可能走不到今天?!?/p>
她頓了頓,聲音里帶著一絲感慨,“以前總覺得畢業(yè)離自己很遠,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些一起泡圖書館的日子,一起為了夢想努力的時光,都成了最珍貴的回憶。”
她抬頭望向天邊,夕陽正緩緩沉入遠處的樓宇,把天空染成一片溫柔的橘紅。校園里的廣播剛好響起,是那首陪伴了她們四年的畢業(yè)歌,旋律里藏著青澀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期許。
路過布告欄時,拾穗兒瞥見上面貼著新的勤工儉學招聘啟事,恍惚間仿佛看到了四年前的自己——穿著洗得發(fā)白的外套,攥著報名表,怯生生地站在公告欄前,眼里滿是對知識的渴望。
而如今,她即將帶著這里的一切,回到那片生她養(yǎng)她的戈壁。
“你說,那些書會真的幫到他們嗎?”拾穗兒忽然停下腳步,輕聲問。
楊桐桐順著她的目光望向圖書館的方向,那里的玻璃窗反射著夕陽的光,亮得像撒了一層碎金。
“當然會。就像當年學姐的書幫到你,你和陳陽一起查的資料幫到你支教,你現(xiàn)在的書也會幫到他們。這就像一場接力賽,我們接過前人的接力棒,再把它傳給后人,知識和善意,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下去的?!?/p>
拾穗兒笑了,眼里漸漸泛起光亮。
她想起那些要帶回戈壁的書和筆記,想起劉阿姨的沙棗糕,想起陳陽的烤紅薯,想起學弟學妹們堅定的眼神——這些細碎的溫暖,早已成了她最堅實的鎧甲。
她知道,畢業(yè)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場奔赴的開始。校園里的故事或許會落幕,但知識的傳遞不會,善意的接力不會,夢想的生長更不會。
晚風再次吹過,帶著夏末的溫柔。拾穗兒把布包小心翼翼地放進背包,仿佛把一整個青春的溫暖都收進了行囊。
她抬頭看了看漸暗的天空,星星已經(jīng)開始隱隱閃爍,像戈壁夜晚最亮的燈。
“走吧,班長陳陽他們約咱們一起晚上聚餐?!笔八雰豪饤钔┩┑氖?,腳步輕快而堅定。
她們的背影漸漸融入暮色,而圖書館的燈光依舊明亮。
長桌上的書雖然沒了蹤影,但扉頁上的寄語會留在學弟學妹的筆記本里,書頁間的批注會印在他們的知識體系里。
那份“在困境中扎根”的信念,會像戈壁的沙棗樹一樣,在更多人心里發(fā)芽、生長。
這一站的青春落幕了,但下一站的星光,正在戈壁的夜空里靜靜等待——等待著這個帶著溫暖與希望的姑娘,去種下更多的夢想,去點亮更多的人生。就像她在書里夾的紙條上寫的那樣,“我們或許會在不同的地方,但我們都在為了同一個夢想努力”,而這份努力,終將在時光里開花結果,照亮更多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