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追趕
京科大學的清晨,以一種與戈壁截然不同的韻律蘇醒。
這里沒有風沙撕扯天地的嘶吼,沒有土坯房在夜風中戰(zhàn)栗的呻吟,只有一種深沉的、近乎神圣的寂靜,被遠處訓練場上傳來的、富有金屬質感的晨練口號聲刺破——
那聲音整齊劃一,帶著年輕的力量感,像是這所高等學府沉穩(wěn)心跳的有力搏動。
天光,比戈壁灘亮得更早,也更顯克制。
東方的天際先是泛起一層淡淡的、如同青瓷般的釉色,隨后才小心翼翼地渲染開些許暖黃,光線均勻而柔和地鋪灑下來。
照亮了巍峨莊重的蘇式教學樓群,照亮了筆直如線的林蔭道,照亮了每一片草坪上掛著露珠的草葉,最后,也照亮了佇立在主樓前那個瘦小、孤單,與周遭環(huán)境顯得格格不入的身影——拾穗兒。
她像一株被偶然的風從遙遠荒漠卷來,誤入?yún)⑻靻棠玖值?、名不見?jīng)傳的沙生植物,帶著一身與生俱來的、與這片精致秩序格格不入的土腥氣和倔強。
她身上那件奶奶用各色碎布拼湊、棉花早已板結的舊棉襖,在周圍同學們統(tǒng)一挺括的作訓服或常服映襯下,顯得如此扎眼,卻又如此固執(zhí)地宣示著她的來路。
她的影子被晨曦拉得細長,試圖觸摸這陌生學府威嚴的門楣,卻終究顯得薄弱而飄忽,恰如她此刻內心那份被巨大環(huán)境反差擠壓得幾乎變形的敬畏與茫然。
她手中緊緊攥著的,是那本邊緣已磨損得起毛、封面早已在無數(shù)次摩挲和風雨侵襲下消失無蹤的練習冊。
這本冊子,是她全部知識的起點,是她與過去那段艱難歲月最緊密的連接,此刻卻像一塊來自另一個世界的、不合時宜的化石,在她手中微微顫抖。
身邊,是川流不息的人群。
那些與她年齡相仿的學子們,步履匆匆,眼神明亮而篤定,懷里抱著厚如城磚、散發(fā)著嶄新油墨氣息的精裝專業(yè)書籍,腋下或許還輕巧地夾著閃爍著金屬冷光的筆記本電腦。
他們三三兩兩,擦著她的肩膀走過,空氣中飄來他們熱烈而快速的交談碎片:
“……關鍵在于量子糾纏態(tài)在通信中的穩(wěn)定性建?!?/p>
“……上次仿真數(shù)據(jù)顯示,無人機集群在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的導航誤差還需要優(yōu)化至少兩個數(shù)量級……”
“……新型碳纖維復合材料的鋪層設計,直接關系到下一階段航天器的有效載荷……”
這些詞匯,不再是那本被她翻爛的舊雜志上,那些讓她心馳神往、卻終究隔著一層毛玻璃的遙遠概念。
它們變成了身邊這些同齡人呼吸般自然的日常語言,變成了構筑他們精神世界的尋常磚石。
每一個音節(jié),都像一顆冰冷而堅硬的石子,密集地、毫不留情地砸進拾穗兒的耳膜,在她空曠而渴望知識的心湖里,激起一圈圈惶恐的漣漪。
她努力地、近乎貪婪地豎起耳朵,試圖捕捉那些對話中她或許能理解的只言片語,卻發(fā)現(xiàn)它們如同加密的符碼,每一個字她都認識,連在一起卻構筑成她無法攀越、甚至無法窺見其輪廓的智慧高峰。
她下意識地、用力瞇了瞇那只視力不佳的左眼,仿佛這樣就能驅散眼前的迷霧,將那高深的知識看得更真切些。
然而,視野里的那層“霧”非但沒有散去,反而因為這種認知上的巨大鴻溝和內心深處翻涌而上的焦慮,變得愈發(fā)濃重,沉甸甸地壓迫著她的視神經(jīng),也壓迫著她的心臟。讓她感到一陣陣輕微的眩暈和呼吸困難的窒息感。
那只緊握著破舊練習冊的手,手心沁出的冷汗,已經(jīng)將粗糙的紙頁邊緣洇濕了一小片。
第一堂《高等數(shù)學》課,在一間足以容納百余人的階梯教室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