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的融入讓新石嶺愈發(fā)熱鬧,可隨著人口增多,事情也漸漸雜了起來。有人說地里的種子該分了,卻不知該找誰要;有人發(fā)現(xiàn)馬欄的木欄松了,想修卻找不到合適的工具;還有次孩子們在河邊玩,差點被突然漲水的溪流沖走,幸好被路過的王貴拉住——這些事讓我意識到,村子該有個章法了。
傍晚,我把族長、李叔、石頭、王貴等人請到新屋,蒙小玉沏了野菊花茶,大家圍坐在石榴樹下,借著油燈的光商量事。
“我想,該給村里的人分分工了?!蔽议_門見山,“誰擅長種地,誰擅長打鐵,誰會織布,都歸置到一起,做事才利索。”
李叔點了點頭:“是這個理。以前人少,啥活都能搭把手,現(xiàn)在人多了,沒個分工,亂哄哄的不成體統(tǒng)。”
王貴放下茶杯,補充道:“我以前在柳溪村,村里就分了農、匠、護三隊,農隊管種地,匠隊管修造,護隊管巡邏,井井有條的?!?/p>
“護隊?”族長抬了抬眼皮,“你是說,專門保護村子的?”
“對。”王貴點頭,“山里不太平,萬一有野獸闖進來,或是遇到不懷好意的外人,有支護隊能及時應對。上次孩子們在河邊遇險,就是個提醒。”
這話戳中了大家的心思。新石嶺日子好了,誰都怕出點亂子。石頭一拍大腿:“我看行!我跟阿強幾個年輕力壯的,就去護隊!”
“先別急著定護隊,”我擺擺手,“先把各隊的事捋順。農隊就由李叔牽頭,他懂節(jié)氣,會看土,種莊稼是把好手?!?/p>
李叔笑著應下:“放心,保準讓地里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p>
“匠隊就交給石頭和王貴,”我繼續(xù)說,“石頭擅長木工、搭房,王貴會打鐵,你們倆搭伙,村里的工具、房屋修繕都歸你們管?!?/p>
石頭和王貴對視一眼,都點了頭。王貴還特意說:“我正想改良鐮刀和鋤頭,有石頭兄弟幫忙做木柄,再好不過?!?/p>
“女人們大多擅長織布、縫補、種菜,就組成‘織女隊’吧,”蒙小玉輕聲提議,“負責做衣裳、種蔬菜,給大家提供吃穿?!?/p>
“這個好!”張嬸正好路過,聽到這話接了茬,“我跟姐妹們正想多織點布,給孩子們做新衣裳呢。”
分工漸漸清晰:農隊管耕種、收割、養(yǎng)殖;匠隊管工具、房屋、燒磚燒石灰;織女隊管紡織、縫補、菜園;還有專門負責照看老人孩子的“互助隊”,由幾個細心的老婆婆牽頭。
最后說到護隊,大家都認真起來。
“護隊不能光靠力氣,”我看著眾人,“得機靈,懂點拳腳,還得熟悉山林的路?!?/p>
石頭自告奮勇:“我從小在山里跑,啥野獸沒見過?拳腳不敢說多厲害,對付個把野物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