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午后攜意,一筐豌豆的故交托付
周日的午后陽光斜斜地照進(jìn)“星語花坊”,把靠窗的木桌染成暖黃色。門簾被輕輕推開,帶著一身書卷氣的趙老先生走了進(jìn)來,手里拎著個竹編筐,里面裝滿了顆粒飽滿的綠豌豆,還沾著些許泥土的氣息——他是北京人,退休后隨女兒來這座城市定居,最念老北京胡同里推著小車賣的那碗冰鎮(zhèn)豌豆黃。
“晚星丫頭,這是我托北京老同事寄來的‘密云青豌豆’,比菜市場買的更面,出沙率高。”趙老先生把竹筐放在柜臺上,抓起一把豌豆,顆粒在掌心滾得圓潤,“以前在北京,夏天的胡同里總有人推著小車賣豌豆黃,玻璃罩子下面墊著冰塊,挖一勺放在白瓷碗里,撒點白糖,入口又沙又甜,還帶著豌豆的清香。”他從隨身的布包里掏出個舊搪瓷碗,碗底還留著當(dāng)年盛豌豆黃的痕跡,“你們要是能做出‘入口即化、沙糯清甜’的味道,我?guī)覀儽本┩l(xiāng)會的老伙計來嘗嘗,也算解解鄉(xiāng)愁?!?/p>
林晚星拿起一粒豌豆,放在齒間咬了咬,豆香濃郁還帶著軟糯的質(zhì)感。她轉(zhuǎn)頭看向正在整理餐具的謝景淵,晃了晃手里的豌豆:“上次在京菜館吃的豌豆黃,要么硬得像塊糕,要么甜得發(fā)膩,完全沒有趙老先生說的‘沙到入口即化’的感覺?!?/p>
謝景淵走過來,接過豌豆捻了捻,又點開手機(jī)里存的北京老字號“錦芳小吃”豌豆黃配方,眼底泛起熟悉的專注:“京式豌豆黃的關(guān)鍵在兩點,一是豌豆的預(yù)處理,要提前浸泡8小時,去皮后蒸熟,才能保證口感細(xì)膩;二是熬制的火候,要用小火慢炒,加入冰糖和瓊脂,才能讓豌豆黃凝固成型又不粘牙。我查過經(jīng)典配比,500克干豌豆配150克冰糖,加5克瓊脂,能做8塊豌豆黃,冷藏4小時定型,最地道?!?/p>
林晚星立刻拿出筆記本記錄,指尖在“豌豆去皮”上畫了橫線:“那豌豆怎么去皮才快?熬制的時候怎么判斷火候夠不夠?”謝景淵指著配方上的“溫水浸泡”字樣:“豌豆用溫水浸泡后,用手輕輕一捏,豆皮就會脫落;熬制時要炒到豌豆泥能掛在鏟子上不掉,這樣凝固后才不會松散,口感也更沙糯。”
當(dāng)天下午,“星語花坊”的后廚就飄起了豌豆香與糖香。林晚星負(fù)責(zé)泡發(fā)豌豆、去皮,謝景淵則忙著蒸豌豆、熬制豌豆泥,砂鍋里的豌豆泥在小火下慢慢變得濃稠,等著凝固成清甜的模樣,像極了即將綻放的京式雅致。
二、清甜沁心·京式豌豆黃
-適配場景:北京經(jīng)典傳統(tǒng)小吃,口感沙糯細(xì)膩、清甜不膩,適合作為下午茶甜點、夏季解暑小吃或節(jié)慶待客美食,冷藏后食用最佳(冷藏4小時以上,口感更清爽;常溫放置不超過2小時,避免融化變軟);剩余的豌豆黃可放入冰箱冷藏(保存3天內(nèi)),食用前無需加熱,直接切片即可;若想延長保存時間,可冷凍(保存7天內(nèi)),食用前提前1小時冷藏解凍。
-基礎(chǔ)原料(約制作8塊,每塊100克,配2克干桂花):
-主料(豌豆基底,沙糯的核心):
-干青豌豆500克(選顆粒飽滿、顏色鮮綠的,無蟲蛀、無霉變;避免用黃豌豆,口感偏硬,顏色也不夠鮮亮;若沒有干青豌豆,可用400克冷凍去皮豌豆+100克干青豌豆混合,減少浸泡時間)。
-清水2000毫升(泡發(fā)豌豆用1500毫升,蒸豌豆用500毫升;泡發(fā)水需沒過豌豆5厘米,確保豌豆充分吸水;蒸豌豆時水量要足,避免蒸鍋燒干)。
-小蘇打3克(泡發(fā)豌豆時加入,幫助豌豆軟化、去皮更輕松;用量不可過多,否則會有堿味;若沒有小蘇打,可用2克食用堿替代,或延長泡發(fā)時間至10小時)。
-主料(甜味調(diào)和,清甜的核心):
-老冰糖150克(選多晶體老冰糖,打碎后使用;避免用白砂糖,甜度太沖易膩;若沒有老冰糖,可用120克白冰糖+30克麥芽糖混合,增加層次感)。
-清水100毫升(融化冰糖用,避免冰糖直接加入豌豆泥中導(dǎo)致局部過熱糊底;若喜歡更甜的口感,可增加20克老冰糖,減少10毫升清水)。
-瓊脂5克(凝固定型用,提前用50毫升冷水浸泡10分鐘至軟化;避免用吉利丁片,口感偏Q彈,失去豌豆黃的沙糯感;若沒有瓊脂,可用3克卡拉膠+2克魔芋粉混合,替代凝固效果)。
-主料(香氣提升,清香的核心):
-干桂花10克(最后撒在表面增香,選無雜質(zhì)、無硫熏的干桂花;避免用桂花精,味道刺鼻;若沒有干桂花,可用5克茉莉花干+5克玫瑰花干混合,研磨成粉撒在表面,香氣更清新)。
-檸檬皮屑5克(熬制豌豆泥時加入,中和甜膩;選新鮮檸檬,刮取表皮黃色部分,避免刮到白色內(nèi)瓤,否則會發(fā)苦;若沒有檸檬皮屑,可用3克橙子皮屑替代)。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