隩yù(郁),通“燠”。溫暖,熱。《尚書·堯典》:“厥民隩,鳥獸氄rǒng毛?!保眨壶B獸毛細軟。)
我們來詳細解讀《尚書·堯典》中的這個名句。
故事原文與上下文
這句“厥民隩,鳥獸氄毛”并非一個獨立的故事,而是《堯典》中描述圣王堯如何根據(jù)天象和物候變化,指導人民進行生產(chǎn)生活的一個片段。其上下文是: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于是命令羲氏與和氏,恭敬地遵循上天的意志,根據(jù)日月星辰的運行規(guī)律來制定歷法,謹慎地將節(jié)令傳授給百姓。)
分命羲仲,曰旸谷……申命和叔,曰幽都。
(隨后分別任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到四方去觀測天象,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厘百工,庶績咸熙?!?/p>
(堯帝說:“??!你們羲氏與和氏。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閏月的辦法來確定四季,構成一年。據(jù)此規(guī)定百官的事務,許多事業(yè)就都可以興辦了。”)
在描述了春、夏、秋三季之后,文中寫道: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再命令和叔,居住在北方,地名叫做幽都。辨別和觀察太陽從南向北運行的情況。白晝時間最短,昴星出現(xiàn)在南方天空,據(jù)此來確定冬至之日。)
厥民隩,鳥獸氄毛。
(這時候,人們住在室內避寒,鳥獸也長出了柔軟細密的絨毛。)
注釋及翻譯
·厥:代詞,相當于“其”,這里指代那個時節(jié)(即冬季)。
·民:百姓。
·隩:音yù,通“奧”。本義指房屋的西南角,引申為深邃、隱蔽之處。在這里作動詞,指(人們)躲入室內深處以避風寒。
·鳥獸:飛禽和走獸。
·氄毛:氄,音rǒng。指鳥獸身上貼近皮膚生長的那層柔軟細密的絨毛,用于在寒冬保暖。
翻譯:
(到了冬天,)百姓們都躲進屋內深處(取暖避寒),(而)鳥獸也長出了柔軟細密的絨毛。
典故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