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臘月里的急癥
臘八節(jié)剛過,北風(fēng)卷著細雪撲打著岐仁堂的雕花木門。診所里,岐大夫正伏案整理《脾胃論》的讀書筆記,忽然聽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抬頭望去,一位年輕母親抱著個哭鬧不止的小男孩闖了進來,孩子嘴角流著涎水,衣襟前濕了一大片。
"岐大夫,您快看看我家小寶!"母親聲音帶著哭腔,"嘴里全是爛瘡,發(fā)燒四天了,在西醫(yī)診所打了針也不見好,飯也不吃,水也不喝。。。。。。"
岐大夫趕忙起身,示意母子倆坐下。只見小男孩面色通紅,舌苔光紅少津,口唇、兩頰黏膜散布著黃豆大小的潰瘍,上面覆蓋著灰白色的腐膜,一股腐臭味撲面而來。孩子哭鬧時,岐大夫注意到他齒齦紅腫,輕輕一碰就滲出血絲。
"別急,慢慢說。"岐大夫一邊安撫母親,一邊用溫水沾濕棉簽,輕輕擦拭孩子口腔,"孩子最近飲食如何?有沒有貪食辛辣甜膩?"
"都怪我。。。。。。"母親抹著眼淚,"年前家里做了好多蜜餞、炸丸子,小寶貪吃,每天都要吃好幾塊。前幾天又淋了雨,當(dāng)天晚上就發(fā)起了高燒。。。。。。"
岐大夫微微點頭,想起《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說:"諸痛瘍瘡,皆屬于心。"又《脾胃論》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這孩子明顯是心脾積熱,復(fù)感外邪,熱毒熏蒸口舌所致。
二、初診:清瀉心脾熱毒
岐大夫診脈,脈象弦數(shù)有力,指尖能感受到那股亢盛的熱邪。他鋪開紙筆,邊寫邊解釋:"孩子這是心脾積熱,熱毒循經(jīng)上攻口舌?!鹅`樞》有云:脾開竅于口,心開竅于舌。心脾之火交熾,就像鍋里的水燒得太旺,熱氣往上冒,把口舌都燒爛了。"
"那該怎么治呢?"母親焦急地問。
"當(dāng)務(wù)之急是清瀉心脾熱毒。"岐大夫指著處方說,"用淡竹葉、生石膏清瀉心火,川黃連、焦山梔直折脾胃之火。金銀花、連翹心清熱解毒,梗通草、朱燈芯導(dǎo)熱從小便而出。"
他又從藥柜里取出野菊花:"用這個煎湯給孩子拭口,再配上錫類散外敷。錫類散出自《金匱要略》,能去腐生新,就像給傷口撒上一層
healing
powder(愈合粉末)。"
母親半信半疑:"這些草藥能退燒嗎?西醫(yī)都用抗生素。。。。。。"
岐大夫笑著搖頭:"《傷寒論》說陽盛則熱,孩子高熱是因為熱毒熾盛。就像撲滅大火,不能只在表面澆水,要從根源上切斷火源。這劑藥下去,明日體溫自會下降。"
三、二診:釜底抽薪除余邪
次日復(fù)診,孩子體溫果然降到了37。6c,但仍煩躁不安,大便三日未行。岐大夫查看舌苔,舌紅依舊,脈數(shù)未減。
"這是熱毒雖減,腑氣不通。"他在原方基礎(chǔ)上加了蘆根和生大黃,"蘆根能養(yǎng)陰生津,就像給干涸的土地澆水;生大黃后下,能蕩滌腸道積熱,好比打開泄洪閘。"
他又叮囑母親:"孩子大便通暢后,熱毒才能徹底清除。就像打掃房間,要把垃圾全部倒掉,屋子才能干凈。"
母親連連點頭:"昨晚按您說的用野菊花擦嘴,孩子哭鬧少了些。這錫類散真是神奇,潰瘍面好像小了點。"
岐大夫欣慰地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野菊花能清熱解毒,錫類散中的珍珠、冰片能生肌止痛。內(nèi)外兼治,才能事半功倍。"